懊侬歌(其二)

布帆百馀幅,阿娜自生风。

江水满如月,那得不愁侬。

形式: 乐府曲辞

鉴赏

这首诗以布帆与江水为载体,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图景,同时融入了诗人细腻的情感。首句“布帆百馀幅,阿娜自生风”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布帆赋予了生命,展现出帆在水面轻轻摇曳的姿态,仿佛自然界的精灵,自行生出微风。这种生动的描绘,既展现了帆的轻盈与自由,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接着,“江水满如月”一句,将江水比作满月,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江面的宁静与广阔,也通过满月的圆润与江水的浩渺,营造了一种和谐而深远的意境。满月象征着圆满与完美,而江水则代表了流动与变化,两者结合,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隐含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最后一句“那得不愁侬”,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在如此美丽的江面上,诗人却难以摆脱内心的愁绪。这愁绪可能源自对现实的无奈,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或是对某种情感的怀念与失落。这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强化了诗人情绪的复杂性,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与深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布帆、江水等自然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场景,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明末文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生活、理想与情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懊侬歌(其三)

夙昔幽闺性,冶游持自惑。

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职]韵

懊侬歌(其四)

长江得春风,使帆如使马。

朝发牛渚矶,暮宿白门下。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马]韵

神弦歌三首(其一)宿阿曲

天门詄荡荡,地户郁沈沈。

真官下云中,窈窕从苏林。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神弦歌三首(其二)道君曲

中庭有树,其实诩诩。道君出入,先以风雨。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