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对雨作

闭门亦已静,零雨亦凄情。

映牖增寒色,鸣除急暮声。

乱云时聚散,浅溜漫纵横。

湿突烟难起,荒庭草欲生。

端居观大化,抱膝绝微营。

自顾贫非病,堪嗟学代耕。

方惭闻道晚,始悟视名轻。

终当谢人世,偃息返柴荆。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家中面对雨天的内心感受与思考。开篇“闭门亦已静,零雨亦凄情”两句,以静谧的环境衬托出雨滴带来的哀愁情绪,营造了一种孤寂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映牖增寒色,鸣除急暮声”进一步渲染了雨夜的凄冷与时间的流逝感,通过窗户映射的寒光和夜晚急促的声响,加强了诗中的孤独与时间的紧迫感。

“乱云时聚散,浅溜漫纵横”则展现了雨势的变化与自然界的动态美,云层的聚散与水流的纵横交错,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而“湿突烟难起,荒庭草欲生”则通过湿热的地面难以升起炊烟、荒废的庭院中草木似乎要生长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期待。

最后,“端居观大化,抱膝绝微营”表明诗人选择在宁静中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化,抱膝沉思,远离世俗的琐事,追求心灵的平静与自由。诗人自省“自顾贫非病,堪嗟学代耕”,表达了对自己贫困生活的理解,并感叹于学习农耕技能的必要性,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

“方惭闻道晚,始悟视名轻”则流露出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领悟,意识到自己在追求知识与智慧上有所迟缓,开始认识到名利的轻重,展现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终当谢人世,偃息返柴荆”表达了诗人最终将告别尘世,寻求心灵的归宿,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雨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自然、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与追求。

收录诗词(1007)

王慎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陈石亭太仆访顾东桥山庄因纵游山寺承徐九峰道人见问遂以贻之

端居不自适,访隐出郊原。

一路通樵径,千山掩荜门。

披云开竹院,斸石采苓根。

农事兴南亩,渔歌到北轩。

闻钟寻远寺,憩杖眺孤村。

虎守林中卧,猿参讲后言。

岩花难辨色,谷水不知源。

因愧微官傲,弥钦至道尊。

君将闻好事,书此一同论。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夏日田家

首夏新晴后,田家事事宜。

耘耔知土性,老少话天时。

野饭初登麦,家资在种葵。

燎原延暮烧,筑圃待秋菑。

谷鸟临耕劝,蹲䲭往饷持。

相逢矜力作,不识但蚩蚩。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观周明堂故基在泰山下

帝行先出震,兹土表青阳。

对岳朝群后,膺符筑九房。

阴阳随向背,天地象圆方。

环水形裁璧,疏窗色顺乡。

时巡春首幸,景侧昼偏长。

礼乐承三统,华夷奉一王。

经年宏构泯,易姓故基荒。

难睹周人制,徒闻王者堂。

基崇占积厚,隅广卜图昌。

禾黍荣为垄,牛羊践作场。

伫瞻停服马,不至感鸣凰。

勿须伤已毁,布政俟今皇。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题宾野堂赠胡竹亭司寇

芳村带近郭,大老此安居。

辟户延遥巘,为园激浅渠。

虚亭修竹拂,曲沼小萍舒。

阁庋恩存诏,门悬予告舆。

家中婚嫁毕,世上是非疏。

日抱药边瓮,时巾花外车。

燃灯亲把笔,抽牍自藏书。

挥金宴闾里,何似汉廷疏。

形式: 排律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