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名为《再题渊明把菊图》。彭孙贻以描绘人物情感与内心世界见长,此诗通过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描绘,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诗中首先提到“渊明磊落人”,点出陶渊明性格的坦荡与高尚。接着,“饮酒非其意”一句,揭示了陶渊明饮酒并非为了寻求酒醉的快感,而是借酒消愁,逃避世俗的纷扰。诗人通过“宁愁乡里儿,沉湎聊避世”进一步强调了陶渊明选择隐居的原因,即为了摆脱乡里人的误解和世俗的束缚,寻求心灵的宁静。
随后,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上的另一位英雄人物刘裕(小名寄奴),以其“熊虎姿”形容其勇猛与雄才大略,与陶渊明的隐逸形成对比。通过“殷刘亦蜉蚁”这一比喻,形象地展示了刘裕在陶渊明眼中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存在,突出了陶渊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黄菊无世情,萧条见高寄”两句,诗人借黄菊象征陶渊明的高洁品格,即使在萧瑟的环境中也能保持自我,不为世俗所动。这里不仅赞美了陶渊明的品性,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可怜岩壑笔,睹此丹青士”两句,诗人感慨于陶渊明的画笔如同岩壑般深邃,能够捕捉到自然与内心的真谛,而自己只能通过这幅把菊图来领略陶渊明的精神世界。通过“柴桑忆昔游,清风在山寺”回忆陶渊明曾在柴桑的游历,以及“知心惟远公,颓唐任我醉”表达出对陶渊明好友慧远法师的深厚友情,以及在自然与艺术中寻求解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及其作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自然之美以及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与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古代文人精神境界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