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乌沙

朝离巴陵岸,暮投乌沙汀。

大江屡回环,反顾犹洞庭。

月色夺暗日,舟人各宵征。

东南浮云际,极望都冥冥。

不辨水与天,高低皆见星。

分明银河流,来与江汉并。

安得数尺槎,漂然向天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巴陵出发,夜晚投宿在乌沙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

首句“朝离巴陵岸,暮投乌沙汀”,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行程的起始与结束,从早晨离开巴陵的岸边,到傍晚投宿在乌沙的河滩,时间的流转与地点的转换跃然纸上。

接着,“大江屡回环,反顾犹洞庭”两句,以大江的曲折蜿蜒与对洞庭湖的回望,展现了旅途中的壮阔景象与诗人对远方的眷恋。

“月色夺暗日,舟人各宵征”描绘了夜幕降临时,月光如昼,照亮了江面,舟上的人们各自忙碌着,继续前行,体现了旅途的繁忙与不息。

“东南浮云际,极望都冥冥”则通过云雾缭绕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探索与向往。

“不辨水与天,高低皆见星”一句,将视线拉高,描绘了夜空中繁星点点,与水面倒映的星辰交织在一起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浩瀚与美丽。

“分明银河流,来与江汉并”进一步描绘了银河与江汉交汇的奇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赋予了诗歌浪漫主义色彩。

最后,“安得数尺槎,漂然向天庭”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追求更高境界的心愿,数尺的木筏承载着他的梦想,飘向那遥远的天庭,寓意深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作品。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读列子赠几太博胜之殿丞君章监丞

五岳穷云霓,沧海不可游。

玉台焜朝日,珠华媚飞虬。

飘飖群仙子,来往何其稠。

咫尺视千里,俯仰移九秋。

潮波有时起,势若空中浮。

禺彊受帝命,巨鳌举其头。

迩来百万祀,无复迁播忧。

龙伯何为者,修干曳长钩。

不知意谁憾,似与鳌为仇。

六鳞既潜举,二山忽飘流。

众真失其常,荡析不自谋。

孰云飞升乐,奔迫良可愁。

盈虚诚难必,藏壑有亡舟。

至人纵大观,夷险固悠悠。

如闻帝凭怒,侵减龙伯俦。

且欲招群仙,复还故时丘。

勉哉凌云迹,永谢北极幽。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回风馆

殿翼翔空直,楼阴蔽日宽。

风声弥玉宇,仙术废冰丸。

老桧频成籁,相乌不定竿。

世人惊未到,六月尚清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临都馆

揽辔岁空尽,萧条万里间。

向来貂已敝,此去鬓宜班。

雪没前王帐,沙连右地山。

星回阳气复,吾亦至几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张三馆有前岁赴举时题字处作(其一)

羁旅关东来献书,还曾题柱宿匡庐。

自知不及相如健,重到曾无驾驷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