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群山虽叠嶂,大海暗来通。
气类倘相应,寸心千里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群山虽叠嶂,大海暗来通"两句通过对比高积的群山与深邃的海洋,表达了自然界中不同元素之间潜在的联系和流动性。这不仅是地理环境的描述,更蕴含着一种精神层面的交流与融合。
"气类倘相应,寸心千里同"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超越物理距离的心灵沟通。在这里,“气”指的是宇宙间流动的生命之气,它象征着一切生命共同的本源。“倘”字在古文中常用来表示“如”或“若”,而“相应”则意味着呼应与共鸣。诗人通过这种比喻,传达了心灵之间无需言语就能感通的神秘力量。而"寸心千里同"则直接点明了这一点,即便在千山万水之隔,心灵也能达到一种统一和共鸣。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宇宙观和人生哲理,强调了自然与人的内在联系,以及超越物质距离的心灵沟通。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颇为重要,不仅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也影响着中国哲学、宗教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详
宁宗嘉定间武举进士。为政和县巡检。后弃官不仕,入南荡山,潜心研《易》数十年。有《三易备遗》
塞上风尘高,处处寻天马。
只在此山中,无人到图写。
谁将造化手,开此混沌窍。
每夜吐月时,九州同一照。
岩根岚雾深,神龙隐其所。
莫恃云霄近,容易兴云雨。
黄精与钩吻,貌同性相反。
寄诗径中人,采时高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