祷雨诗

道人鞭龙出潭底,黑云一片山头起。

仰看红日不见光,黑龙头摇白龙尾。

有时登坛步七星,一呼一吸成雷霆。

白波翻空海水立,银河落地天瓢倾。

去年京师祷雨雨辄至,大田小田总滂霈。

定知夜半拜封事,自有精诚感天地。

王公贵人知其贤,屈师阐教来琴川。

今年早魃又为虐,禾稼半死民熬煎。

县官投词庶人跽,道人受命应且喜。

笑书铁牌役海鬼,疾驱一百五十里。

甘泉龙居万丈深,神符召集如飞矢。

今朝雨脚来自南,半是吴江四桥水。

顶山有龙名太白,口噀湖水成甘泽。

道人驱龙喝龙出,五雷使者閒不得。

龙兮龙兮一噀日失色,金蛇电掣光千尺。

再噀山气黑,飘风盘旋走沙砾。

上天有宝不爱惜,喷下骊珠千万石。

两龙行雨势未休,须臾潦水平田畴。

疲农入城告沾足,道人一笑山云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明代朱友谅的《祷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祈雨场景。诗人以道人作为祈雨的主角,通过一系列奇幻的想象,展现了道人与龙的互动以及祈雨仪式的庄重和神奇。首句“道人鞭龙出潭底”形象地刻画了道人驾驭龙的威严,随后的“黑云一片山头起”渲染了祈雨前的紧张气氛。

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如“红日不见光,黑龙头摇白龙尾”,暗示风雨将至。接着描述道人登坛祈祷,呼风唤雨的场景,“一呼一吸成雷霆”、“白波翻空海水立”等句,展现了自然力量在道人法力下的震撼效果。

诗中提到去年祈雨成功,今年旱情严重,道人再次出马,表现出他的责任感和百姓对他的信任。最后,诗人以“龙兮龙兮一噀日失色”至“两龙行雨势未休”等句,描绘了雨水降临的壮观景象,以及农民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既体现了民间对龙的敬畏和祈求,也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公正祈愿的坚定信念。

收录诗词(1)

朱友谅(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广王朱全昱子,封衡王。乾化元年,升宋州为宣武军,以友谅为节度使。友谅进瑞麦一茎三穗,太祖怒曰:“今年宋州大水,何用此为!”乃罢友谅,居京师。太祖卧病,全昱来视疾,与太祖相持恸哭;太祖为释友谅,使与东归。贞明二年,全昱以疾薨。徙衡王友谅嗣封广王。坐弟友能反,废囚京师。唐师入汴,与友能、友诲同日遇害

  • 生卒年:?-923年

相关古诗词

鹤林诗

鹤林羽士金门客,旧辟丹房鍊琼液。

手栽千树虬髯松,坐对两山虎头石。

白云书静豁岩扉,湿翠满阶生紫芝。

瑶琴自奏涧湍响,银河直挂瀑泉飞。

鼎炉存火烹铅汞,灵药成苗几时种。

皓鹤梳翎雪翳林,碧桃花落霞飘洞。

琳宫蕊阙想蓬莱,叠嶂连峰紫翠堆。

丹光穿壁如红日,应有仙人骑鹤来。

形式: 古风

送周焕文从唐伯刚之吴兴

碧澜堂下即吴兴,十里芙蓉绕石城。

山简归时应倒载,条侯醉后尚谈兵。

蘋洲雨过秋闻雁,橘里春深晓候耕。

事简好将樵唱曲,水精宫里坐吹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夜怀明本

溪声淅沥起蒹葭,溪水潺潺漱白沙。

大地星流还化石,小窗灯冷不成花。

江淮峰火三千里,城郭人民八九家。

避地欲寻张博望,月明沧海汎灵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海上述事(其一)

浮生南北任流萍,漫刺江湖忆祢衡。

雁去关河愁万里,潮来江海月三更。

燐光夜伴蛩螀泣,妖气晴连螮蝀横。

欲向灵氛问人事,中原何日可休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