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惊湍流不极,夜度识云岑。

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

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

揭厉朝将夕,潺湲古至今。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湍急的流水无尽流淌,夜晚也能辨识高峻山岭。
溪流时而浅显,时而因山雨变得深邃。
这道路就像七里溪,我的心却向往着五湖的自由。
无论早晚,我都会努力前行,这条溪水自古至今潺潺流淌。
如果能去到你的桃花源,即使遥远,我也愿意寻找你。

注释

云岑:高峻的山峰。
溪沙浅:溪流底部有沙,水量不大,显得浅。
山雨:山区的雨,可能使溪流水位上升。
七里路:形容路程不远,此处比喻溪流长度。
五湖心:泛指广阔的水域或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揭厉:形容水流不断翻涌。
潺湲:形容流水声,这里指溪水长流不息。
花源:借指理想的乐土或友人所在之处。
相寻:寻找对方,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追寻。

鉴赏

惊湍流不极,夜度识云岑。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揭厉朝将夕,潺湲古至今。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动人的风景画面,诗人在夜晚时分手别离的情境中,以惊涛巨流和云雾缭绕的山岑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溪水长而浅,山雨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七里路和五湖心象征着旅途的漫长与内心的深邃。揭厉朝夕,潺湲古今,是对时光流转和自然永恒的描绘。而最后一句“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则表达了即便是远离,也会因为承诺而继续寻找对方,这里面的“花源君”可能指的是朋友或某个特定的地点,而“相寻”则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寄寓着诗人对朋友深切的情感和对未来美好愿望的表达。

收录诗词(228)

皇甫冉(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卒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著名诗人。先世居甘肃泾州。天宝十五年进士。曾官无锡尉,大历初入河南节度使王缙幕,终左拾遗、右补阙。其诗清新飘逸,多飘泊之感

  • 字:茂政
  • 籍贯:润州(今镇江)丹阳
  • 生卒年:公元717年

相关古诗词

酬包评事壁画山水见寄

一官知所傲,本意在云泉。

濡翰生新兴,群峰忽眼前。

黛中分远近,笔下起风烟。

岩翠深樵路,湖光出钓船。

寒侵赤城顶,日照武陵川。

若览名山志,仍闻招隐篇。

遂令江海客,惆怅忆闲田。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酬张二仲彝

吴洲见芳草,楚客动归心。

屈宋乡山古,荆衡烟雨深。

艰难十载别,羁旅四愁侵。

澧月通沅水,湘云入桂林。

已看生白发,当为乏黄金。

江海时相见,唯闻梁甫吟。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赠郑山人

白首沧洲客,陶然得此生。

庞公采药去,莱氏与妻行。

乍见还州里,全非隐姓名。

枉帆临海峤,贳酒秣陵城。

伐木吴山晓,持竿越水清。

家人恣贫贱,物外任衰荣。

忽尔辞林壑,高歌至上京。

避喧心已惯,念远梦频成。

石路寒花发,江田腊雪明。

玄纁倘有命,何以遂躬耕。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与张补阙王鍊师自徐方清路同舟南下于台头寺留别赵员外裴补阙同赋杂题一首

朝朝春事晚,泛泛行舟远。

淮海思无穷,悠扬烟景中。

幸将仙子去,复与故人同。

高枕随流水,轻帆任远风。

钟声野寺迥,草色故城空。

送别高台上,裴回共惆怅。

悬知白日斜,定是犹相望。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