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泉三首(其三)

一勺澄清浸太虚,不盈不涸永成渠。

为羹乞便腥沾炙,佑酿何妨醉坠车。

早有石云同调矣,宁无濠濮作明舆。

使君雅操清如水,六咏源泉见绪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以“惠泉”为主题,描绘了泉水的清澈与永恒之美。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将泉水比作“太虚”之中的“一勺澄清”,既表达了泉水的纯净,也暗示了其深邃与广阔。通过“不盈不涸”这一描述,展现了泉水恒久不变的特性,如同自然界的永恒循环。

接下来,“为羹乞便腥沾炙,佑酿何妨醉坠车”两句,巧妙地将泉水与饮食文化联系起来,一方面赞美泉水的甘甜适口,适合烹饪美食;另一方面,也暗示泉水可以助人享受生活,甚至在适度饮酒时带来愉悦。这里不仅体现了泉水的实用价值,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早有石云同调矣,宁无濠濮作明舆”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石云”与“濠濮”的形象,表达了泉水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以及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这里的“明舆”可能暗喻着明亮的道路或未来的希望,强调了泉水作为引导与启迪的力量。

最后,“使君雅操清如水,六咏源泉见绪余”是对诗人的自我期许,同时也对读者提出了一种道德与精神上的要求——像泉水一样保持内心的纯净与高尚,通过诗歌(此处的“六咏”可能指诗人创作的六首关于惠泉的诗)来展现这种品质的延续与传承。整首诗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传递了对高尚人格与精神追求的颂扬。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惠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魅力,更蕴含了对生活、自然、道德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赞美。

收录诗词(3)

谈高祐(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吴文定竹茶炉原韵

紫竹炉头碧瓮泉,殷勤并做一家煎。

隔帘疑雾飞檐外,翻鼎惊雷落座前。

龙凤饼从南粤制,羲皇人在北窗眠。

余香啜尽无余事,和就新诗句法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东林书院占得东字

吾道南来只在东,山居徙倚水云中。

云开青嶂峰当笔,水落银河月是弓。

杨子谈经还有地,生公说法总归空。

江门慰藉天台语,千载斯文感兴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张中丞庙

战血模糊满铁衣,王龙三尺手犹挥。

蚍蜉蚁子无来援,猰貐膻胡正合围。

大节冰霜凝气概,英名日月斗光辉。

贺兰亦死中原土,狐笔千秋有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点绛唇

燕子才来,海棠红退春将暮。

倚阑无语,一院荼蘼雨。人去天涯,梦也无凭据。

将谁诉,乱愁如絮,飞遍江南路。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