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三)

杀麑无戚容,活蚁有德色。

不如未见蚁,生道犹不息。

心如隔窗月,光不见微隙。

不患无发时,却患发无益。

一矜障万善,千悔无一得。

要加持养功,跬步见天则。

宇宙渺无穷,此道足充塞。

形式: 古风

翻译

杀掉小鹿面无悲容,对待蚂蚁却显仁慈之色。
还不如从未见过蚂蚁,生命之道仍不停歇。
内心如隔窗明月,光芒虽透不过一丝缝隙。
不必担心没有机会展现,只忧虑行动无益。
一丝自满遮蔽所有美德,无数次后悔也无所得。
要修炼提升,每一步都遵循天道法则。
宇宙广大无垠,这条道路足以充满其中。

注释

杀麑:杀死小鹿。
无戚容:面无悲伤的表情。
活蚁:活着的蚂蚁。
有德色:表现出善良的样子。
未见蚁:未曾见过蚂蚁。
生道犹不息:生命的道路仍然继续。
心如隔窗月:心如被窗户隔开的月亮。
微隙:微小的缝隙。
患无发时:担忧没有表现的机会。
发无益:行动没有益处。
矜:自满。
障万善:遮蔽所有美德。
加持养功:修炼和提升。
跬步:一小步。
天则:天道法则。
宇宙渺无穷:宇宙广阔无边。
此道足充塞:这条路足以填满整个宇宙。

鉴赏

这首诗以动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深刻见解。首句“杀麑无戚容,活蚁有德色”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待小鹿的杀戮虽然面无悲悯,但救助蚂蚁却显露出美德的神色。诗人借此暗示,真正的道德不应仅限于表面的行为,而应发自内心。

接下来,“不如未见蚁,生道犹不息”强调即使没有亲眼见到蚂蚁的生存状态,也应该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因为生命之道永不息止。诗人的心境如同隔着窗户的明月,虽明亮却难以透过缝隙触及。

“不患无发时,却患发无益”进一步指出,不必担心没有表现善行的机会,关键在于所行是否真正有益于他人和社会。一个小小的矜持可能阻碍无数善行,而无数次的后悔也无法挽回已失之益。

“一矜障万善,千悔无一得”强调了过度的自我约束或懊悔可能导致善行受阻,只有持续修行,每一步都遵循天道,才能真正积累善果。

最后两句,“要加持养功,跬步见天则”劝诫人们要持之以恒地修炼道德,即使是微小的进步也能体现天道的法则。诗人认为,尽管宇宙广大无垠,这种道德之道却足以充满其中,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远洞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世间万物的慈悲情怀。

收录诗词(153)

度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二)

少时见敲搒,濈濈背欲汗。

及壮事州县,稍稍觉不惮。

由来祇一心,今昔非异见。

君子远庖厨,夫岂恶刍豢。

长恐恶念熟,此道出无间。

是隐乃在我,扁榜安用办。

君侯退归来,此意却无限。

形式: 古风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其一)

齐王非爱牛,厉人非爱子。

秉彝未殄灭,生意不可已。

傥能克其端,万物均一体。

胡为隔形骸,强自分彼此。

达人有大观,俯仰尽天理。

从渠美与恶,不与我愠喜。

敬问何以然,请先事克己。

形式: 古风

送茶使赵伯川赴阙

三王垂世何煌煌,诗书所称周尤长。

虽云积累日源远,其实本支由宗彊。

内环旦奭扶九陆,外列毛原镇四方。

宣王中兴恢大业,复有虎臣如鹰扬。

卜年过历前未有,邈哉夏商矧汉唐。

皇家揖逊古舜禹,建宗作屏周成康。

巍乎神庙有遗训,作而新之进厥良。

振振信厚皆麟趾,翙翙羽仪多凤凰。

扶持天日岂易事,往岁一段尤辉光。

无何谗口乱白黑,至欲疏远空藩墙。

天相宗社迄感悟,重惟孤立当惩创。

有伟丈夫在远外,是尝拒贼贼莫伤。

渊洪胸次自磊磊,慷慨颜貌真堂堂。

吾君想象日已久,急下诏书来取将。

旁招俊乂第一义,理乱之机戒履霜。

名世之卿夫岂少,贵戚之卿人所望。

有怀器业得施用,感激为赋维城章。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漕司檄劝稼望见资州忆王褒李鼎祚(其一)

文王既没易中没,孔子重明汉又衰。

可惜李生真力学,但求象数不求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