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司马彪续汉志

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

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

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

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

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

前史殚妙词,后昆沈雅思。

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

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

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

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

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

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

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

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

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

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

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

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

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

讨论穷义府,看覈披经笥。

大辨良难仰,小学终先匮。

闻道谅知荣,含毫孰忘愧。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翻译

天地初现象,万物分定位。
不仅立秩序,且流传文字。
世代更替间,美好记录不断。
汉朝继君道,英明策略握权柄。
隐龙待飞跃,疾兔怎难得。
前史尽妙语,后代沉思深远。
书记载辉煌,补遗振雄心。
河谷依旧流,郡国展现新气象。
梅山不朽老,谷水何曾异常。
车服依身份,文物随时代置。
凤旗护大道,皇帝车驾温柔驾驭。
清浊终澄清,巨细皆不弃。
观礼有序行,遵礼行事。
政令如竹律和谐,时局安稳法规全。
文苑雕琢奇彩,艺术门深远意蕴。
云与星共漂流,风带月同至。
祭祀遵循古礼,祭坛择吉地。
五行和谐无违,百官得庇护。
我有幸闲暇,言谈引出深奥学问。
探讨穷究义理,审核揭开经典箱。
高论实难及,基础学识易匮乏。
知道即荣耀,提笔怎能无愧。

注释

二仪:天地。
三才:天、地、人。
司牧:管理,统治。
文字:书写系统,文化。
膺期:承受时代的期望。
辍记:不停止记载。
炎汉:指汉朝,以其火德而称炎汉。
神器:帝王的权位。
逵兔:快速奔跑的兔子,比喻难以捕捉的目标。
前史:以前的历史记载。
后昆:后代。
扬盛迹:颂扬过去的辉煌事迹。
补阙:补充遗漏,修正错误。
洪志:宏伟的志向。
川谷:河流与山谷。
郡国:古代行政区划,郡与诸侯国。
车服:车辆与服饰,象征身份地位。
文物:文化遗产,泛指各种器物。
凤戟:装饰有凤凰图案的兵器,象征皇家权威。
銮舆:皇帝的车驾。
清浊:清澈与浑浊,比喻善恶、是非。
洪纤:大的小的,泛指一切事物。
观仪:观察礼仪。
遵礼:遵循礼法。
竹律:比喻严明的法律。
玉条:珍贵的法规。
文囿:文学的园地。
艺门:艺术的领域。
云飞星共流:形容自然景象的和谐美丽。
风扬月兼至:风起月升,形容时间的流转。
类禋:祭祀祖先的仪式。
坛壝:祭坛周围的矮墙,泛指祭祀场所。
五胜:五行相克相生,达到平衡。
百司:众多的官署,泛指政府机构。
粤予:我,作者自称。
暇景:闲暇时光。
谈丛:谈论的话题。
泉秘:深奥的知识。
义府:道理的宝库,指各种学问。
经笥:装经书的箱子,比喻学问渊博。
大辨:高深的辩论或理论。
小学:基础教育,此处指基础知识。
闻道:知晓道理。
含毫:执笔写作。

鉴赏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篇咏史诗,它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和宏大的文化自信,展现了对古代文明的缅怀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认识。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首先,诗人通过“二仪初创象,三才乃分位”开篇,揭示了宇宙万物之源远流长的哲学观念,指出了天地间各种元素和事物的生成与发展。接着,“非惟树司牧,固亦垂文字”表明了文治与武功并重的治国理念,其中“树司牧”可能暗示着古代帝王对国家的管理和养护,而“垂文字”则强调了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性。

在接下来的部分,“绵代更膺期,芳图无辍记”表达了历史长河中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对美好事物不留痕迹的追求。紧接着,“炎汉承君道,英谟纂神器”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治国之道和英明君主的智慧。

诗人又通过“潜龙既可跃,逵兔奚难致”暗示了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以及对才能的识别与培养。而“前史殚妙词,后昆沈雅思”则是对历史文献的赞美和后人的深刻思考。

随后的内容,“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表达了通过文字记录来弘扬先贤遗泽,以及修复过失以实现宏伟目标的愿景。接着,“川谷犹旧途,郡国开新意”描绘了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对社会发展的创新追求。

“梅山未觉朽,谷水谁云异”则是诗人对传统文化与自然之美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变迁的思考。而“车服随名表,文物因时置”可能是在强调礼仪制度的重要性和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

在后续部分,“凤戟翼康衢,銮舆总柔辔”描绘了一种祥瑞的景象和对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紧接着,“清浊必能澄,洪纤幸无弃”则是希望社会能够澄清混乱,不让任何人才或资源被浪费。

“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表达了对传统秩序的尊重和对正确行为规范的遵循。而“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则是在强调治理国家必须以公正、和谐为原则,以及在太平盛世中法律应完备。

诗人通过“文囿雕奇彩,艺门蕴深致”赞美了文化艺术的繁荣与技术工艺的精湛。此外,“云飞星共流,风扬月兼至”描绘了一幅宇宙万物和谐共生之景。

在“类禋遵令典,坛壝资良地”中,诗人可能是在探讨宗教信仰与道德修养,以及对圣洁地方的追求。紧接着,“五胜竟无违,百司诚有庇”表达了希望国家各方面都能够顺利运行,并且每个部门都能得到保护和支持。

最后,“粤予承暇景,谈丛引泉秘”可能是在表达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及对知识探索的热忱。而“讨论穷义府,看覈披经笥”则是诗人对于学问探究和文献研究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怀。它不仅展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治国理政的深刻见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收录诗词(108)

李世民(隋末唐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生卒年:599年-649年

相关古诗词

幸武功庆善宫

寿丘惟旧迹,酆邑乃前基。

粤予承累圣,悬弧亦在兹。

弱龄逢运改,提剑郁匡时。

指麾八荒定,怀柔万国夷。

梯山咸入款,驾海亦来思。

单于陪武帐,日逐卫文㮰。

端扆朝四岳,无为任百司。

霜节明秋景,轻冰结水湄。

芸黄遍原隰,禾颖积京畿。

共乐还乡宴,欢比大风诗。

形式: 排律

经破薛举战地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沈,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静,再举鲸鲵灭。

于兹俯旧原,属目驻华轩。

沈沙无故迹,减灶有残痕。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形式: 古风

度秋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寞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云台凯歌入。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