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章懋所作的《谒文丞相祠》,通过描绘文天祥祠堂的景象,表达了对这位南宋忠臣的深切缅怀与敬仰之情。
首联“元宋兴亡迹已陈,忠臣祠宇尚如新”,开篇即点明历史的更迭与文天祥祠堂的永恒。元朝取代宋朝,历史的痕迹已经消逝,但文天祥的祠堂依旧保持着崭新的面貌,象征着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奉献精神永存不衰。
颔联“夕阳古树烟犹暝,夜雨荒阶草自春”,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祠堂内外的景象。夕阳西下,古树笼罩在暮色之中,一片苍茫;而祠堂前的荒阶上,尽管经历风雨,却依然草木葱郁,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循环更替,也暗喻了文天祥虽身处逆境,但其精神与信念如同春天的草木一样,坚韧不屈,生生不息。
颈联“慷慨六歌空洒泪,间关百战竟捐身”,进一步抒发了对文天祥的敬佩之情。他慷慨激昂地唱出了六首悲壮的歌曲,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无法改变南宋灭亡的命运。在这场百战之后,他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一联通过描述文天祥的英勇牺牲,表达了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深的哀悼。
尾联“穆陵地下应相见,不负胪传第一人”,以想象的方式结束全诗。穆陵,这里借指文天祥的安葬之地。诗人想象在地下,文天祥与自己相见,肯定了文天祥作为“胪传第一人”的荣誉,即在朝廷上被特别表彰的第一位大臣,表达了对他卓越功绩的认可与追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文天祥祠堂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其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南宋忠臣的深切怀念与崇敬之情,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普遍敬仰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