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四首(其四)

昔年曾踏西湖路,巢居阁上春无数。

雪晴月白最精神,玛瑙坡前第三树。

虬枝屈铁交碧苔,疏花暖迸珍珠胎。

初疑群仙下寥廓,琼珰玉佩行瑶台。

又疑幽人在空谷,满面清霜鬓华绿。

迎风冷笑桃杏花,红紫纷纷太粗俗。

今年来看秦淮水,路隔西湖一千里。

草堂上是白云窝,夜半松风唤予起。

青山隔世无游尘,云根粉壁光如银。

长啸一声月入户,孤山处士来相亲。

江南梅花自有主,休问当年何水部。

山僧对我默无语,柏子无风堕青雨。

形式: 古风

翻译

昔日曾在西湖边漫步,阁楼上的春天数不清。
雪后月明最显精神,玛瑙坡前第三株树最为醒目。
盘曲的枝干像铁龙交错,覆盖着碧绿的苔藓,稀疏的花朵仿佛温润的珍珠孕育其中。
起初以为是仙人从广袤天空降临,身披玉佩在瑶池漫步。
又似隐士在空谷独行,满面清霜却容颜依旧青春。
面对春风嘲笑盛开的桃杏,它们的红紫太过庸俗。
今年再看秦淮河水,却与西湖相隔千里。
草堂之上是白云的归宿,半夜松风吹过,唤我起身。
青山阻隔,尘世纷扰不至,云根下的墙壁泛着银光。
长啸一声,月光洒入门内,孤山的隐士前来亲近。
江南的梅花有其主人,不必再问那水部官员的往事。
山僧默默无言,柏子随风落下,如青雨点点。

注释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巢居:像鸟巢一样居住。
玛瑙坡:可能指有玛瑙装饰的坡地。
虬枝:弯曲而有力的树枝。
琼珰玉佩:形容仙人的装饰。
秦淮水:南京的河流。
白云窝:白云缭绕的地方。
松风:松树间的风声。
孤山处士:指隐居在孤山的高士。
水部:古代官署名,负责水事。
柏子:柏树的种子。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冕的《梅花四首》中的第四首,以梅花为题材,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西湖与秦淮两地梅花的不同感受。首句回忆西湖赏梅的经历,接着描绘了西湖梅花的美丽形象,如雪后月下的玛瑙坡前第三树,枝干如虬龙,花朵晶莹如珠胎。诗人将梅花比作群仙或幽人,赞美其超凡脱俗的气质。

第二部分,诗人转而描述自己在秦淮赏梅的情景,感叹路途遥远,但梅花的高洁依然吸引他。他在草堂中感受到梅花的静谧与清高,如同白云栖息之处,松风声中,仿佛孤山处士前来相会。诗人认为梅花自有其主人,不必追忆往昔,暗示了对当下心境的珍视。

最后,诗人与山僧相对无言,只有柏子落雨的声音,增添了禅意。整首诗通过梅花这一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超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以及对过去与现在的反思。

收录诗词(712)

王冕(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花易洞为胡伏臣赋

梅花拥林屋,潇洒极静深。

清风散余香,皓月登虚阴。

中有学古人,坐窥天地心。

神机一感动,妙化不可寻。

持诚问先民,羲皇有馀音。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猕猴

猕猴本兽属,野性殊不常。

俄然脱秽垢,冠盖儒衣裳。

敛丑著面具,向人舞郭郎。

跳踉媚小儿,寸得梨枣尝。

假彼草木味,换此虮虱肠。

终然匪我类,教养徒自伤。

不如夺衣巾,弃置山野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猛虎行

去年江北多飞蟊,今日江南多猛虎。

白日咆哮作队行,人家不敢开门户。

长林大谷风飕飕,四郊食尽耕田牛。

残膏剩骨委丘壑,髑髅啸雨无人收。

老乌衔肠上枯树,仰天乌乌为谁诉?

逋逃茫茫不见归,归来又苦无家住。

老翁老妇相对哭,布被多年不成幅。

天明起火无粒粟,那更打门苛政酷。

折䯠败肘无全民,我欲具陈难具陈。

纵使移家向廛市,破獍猰貐暄成群。

形式: 乐府曲辞

盘车图

忆昔常过居庸关,关中流水声潺潺。

雪花飞寒大如席,白色粲烂西南山。

山家野店隐烟雾,水榭云楼有幽趣。

汉家封侯已消磨,秦时长城作行路。

天险不设南北通,风俗一混归鸿蒙。

今人不解古时事,使我感慨心忡忡。

滦水城头无苜蓿,马驴尽食江南粟。

八月九月朔风高,更有饥鹰啄人肉。

太平时节无烽尘,金舆玉辇从时巡。

关南关北草色新,四海贡赋来相亲。

大车连属小车侣,雪地冰天无险阻。

玉帛谷粟取不穷,诛求那信人民苦。

书生潦倒家无储,凄凉忽见盘车图。

侧身怅望长嗟吁,天子亦念东南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