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诗《初来穿林误蹑狭径旁几堕崖去及还见之作此自慰》描绘了诗人初次探险时的意外经历,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反思和安慰。首句“覆舟无伯夷,祸及向谁咎”寓言般地表达了困境中的无奈,暗示自己如同覆舟之人,没有像伯夷那样的贤德可以避免灾祸。接下来,“重经蹉跌处,翕忽神不守”描述了险境中的慌乱与神志不宁。
诗人感叹除了夏侯公那样的勇者,无人能像他那样在危险中仍能闭目前行。他对周围人的理解表示怀疑,“垂堂岂无识,其奈摇中久”,暗示即使有人在旁,也无法在动荡中保持清醒。他进一步自嘲,表示无法像普通农夫那样过简单生活,“安能如芸夫,蚩蚩老南亩”。
诗人通过“为眼不计脚,聊随简齐后”表达对复杂世事的超脱态度,虽然不能完全脱离现实,但至少能简化生活,追求内心的平静。他欣赏独自探索的乐趣,“探幽非离群,契妙似独有”,认为这种深入探寻与群体并不矛盾。
最后,诗人感慨自己找到了真正的知己,“渊乎真奇逢,可谓不吾负”,这使他感到满足,决定与这位“忘年友”神交下去。他不再追求成仙,而是享受平凡生活,“何必强求仙,直要骑毛狗”。诗的结尾,诗人以河豚的美味为喻,表达自己虽身处困境,但内心并不贫瘠,“所困良匪薄,所惊亦复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豁达与坚韧,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