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副使挽诗

帝里风烟几度逢,此行复与仙郎同。

倾城冠盖通家后,故国江山对酒中。

老忆旧游经画省,闲寻芳草到禅宫。

亦知今日游魂处,多在清淮白露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挽诗《程副使挽诗》由明代诗人唐顺之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追思。

首联“帝里风烟几度逢,此行复与仙郎同。”开篇即以“帝里”点明地点,暗示逝者曾是朝廷重臣,与“仙郎”并行,既表达了对逝者身份的尊崇,也暗含了对其高尚人格的赞美。

颔联“倾城冠盖通家后,故国江山对酒中。”进一步描述了逝者生前的显赫地位和生活场景,倾城之景与冠盖相随,通家之谊深厚,故国江山与美酒相伴,生动展现了其生活的繁华与高雅。

颈联“老忆旧游经画省,闲寻芳草到禅宫。”转入对逝者生前回忆的描写,通过“老忆”二字,流露出对逝者年华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经画省”、“到禅宫”则分别描绘了其政务繁忙与心灵归宿的场景,体现了其人生的丰富与深度。

尾联“亦知今日游魂处,多在清淮白露东。”以“游魂”寓指逝者,表达了对逝者最终归宿的想象与期待,清淮白露东的景象既宁静又略带凄凉,蕴含着对逝者离去的哀伤与不舍。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情感与归宿的细腻描绘,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死亡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佳作。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首(其一)

伐木张新燕,攀鳞忆往时。

重来散花处,更是聚星期。

玉佩皆鹓侣,金河即凤池。

独怜丘壑质,还复接芳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首(其二)

净院早凉生,佳宾四座倾。

花间重识面,塔里旧题名。

对酒怜萍迹,闻歌想鹿鸣。

十年还此会,那得更无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首(其三)

故游经绣陌,初地入松扉。

可那看花伴,年年渐觉稀。

一钟收宿雨,双树带余晖。

若问龙池劫,谁能不醉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庚子岁海印寺再举同年会纪事四首(其四)

梵宫邻帝苑,长此集儒绅。

槛外诸天界,尊前四海人。

星霜别后鬓,花月向来春。

且共摅筹策,云台早致身。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