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漫怀呈杨亦琳林应玺梁毓和

短棹冲寒落日斜,征途回首一长嗟。

谁云季子貂无恙,转觉潘郎鬓有华。

紫燕衔坭知旧垒,白杨飞絮定谁家。

吴山越水无消息,渺渺疑乘博望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坐小船在寒冷的冬日黄昏中航行的情景,通过“短棹冲寒落日斜”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与孤独。接下来,“征途回首一长嗟”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旅程的回顾与感慨,一个“嗟”字,蕴含了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深深叹息。

“谁云季子貂无恙,转觉潘郎鬓有华。”这两句运用典故,以季子(苏秦)和潘郎(潘岳)的故事,暗喻自己虽外表如常,但内心却因岁月而感到衰老。季子的貂裘未损,象征着外在的不变;而潘郎的鬓发已华,则暗示了内在的时光流转。

“紫燕衔坭知旧垒,白杨飞絮定谁家。”这两句通过紫燕归巢、白杨飘絮的自然景象,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往昔生活的怀念。紫燕的归来,让人想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情景;而白杨的飞絮,则引发对季节更替、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吴山越水无消息,渺渺疑乘博望槎。”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或家乡的思念之情。吴山越水代表了广阔的空间,而“无消息”则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虑。末句“渺渺疑乘博望槎”,借用张骞出使西域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渴望远行、探索未知世界的心愿,同时也隐含了一种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逃避。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历史典故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44)

李之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同杨亦琳游报恩寺

初地何年梵刹开,一经残燬半蒿莱。

閒楹雨榻迷蛛网,废井烟沈隐劫灰。

听法愁猿窥宝座,衔花驯鹿上香台。

犹传舍利含光怪,铃铎风生夜月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黄六柳

久辞簪绂返田庐,萝薜森森称隐居。

地近柴桑多种柳,林疑濠濮足观鱼。

彤云染翰开金歼,清月焚香叩玉虚。

此日汉庭求禅草,可云消渴老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寄何文起

去矣年华雨鬓侵,芳游何日惬招寻。

疏桐露引萝轩月,画栋云移碧砌阴。

曲涧移泉通药圃,当窗列树尽瑶林。

洞门旧有留题在,缘藓春来知几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张约之读书白云山中

白云山上白云居,袅袅丹梯万仞馀。

君自磨厓寻胜迹,何须服食检方书。

三冬琪树依瑶圃,半夜银蟾傍土除。

闻道班麟还可驭,凌风聊试碧霞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