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其一)

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

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朱弦悄。知音少。

拨断相思调。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

深院锁春风,悄无人、桃花自笑。

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波渺渺。

何处寻蓬岛。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身着轻便衣衫,头戴短帽,再次踏上长安的道路。
屈指数算这十年光阴,每一次归来的路上,我仿佛又年长了一些。
旧日的朋友是否还在?如今孤身一人,更觉寂寥,琴弦无声,知音难觅。
拨动琴弦,弹奏起相思曲调,花丛柳色中,忧愁更深重。
深深的庭院里,春风被锁,悄然无声,只有桃花独自绽放。
手中仅有一支金钗,想借此寻找旧日的消息,但天地间迷茫,难以追寻。
何处能寻找到那传说中的仙岛呢?

注释

轻衫:轻便的衣服。
短帽:短小的帽子。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
十年:十年时间。
朋游:旧友同行。
落托:飘泊不定。
朱弦:红色的琴弦。
悄:寂静无声。
蓬岛:传说中的仙岛,比喻理想或乐土。

鉴赏

这首宋词《蓦山溪·其一》是晁端礼所作,描绘了词人重返长安时的感慨与心境。开篇“轻衫短帽,重入长安道”以简洁的服饰描写,勾勒出词人归来的低调与沧桑感。接下来,“屈指十年中,一回来、一回渐老”表达了时光流转,词人自身年华老去的无奈。

“朋游在否,落托更能无”暗示了旧友难觅,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增添了孤独之感。“朱弦悄。知音少”进一步强调了知音难觅,弹奏的琴声也显得寂寥无声,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

下片转而写景抒情,“花边柳外,潇洒愁重到”通过描绘春色,反衬内心的沉重愁绪。春风深院无人,只有桃花独自盛开,更显词人的孤寂。“金钗一股,拟欲问音尘,天杳杳。波渺渺”借物寓情,表达寻找旧日踪迹的渺茫和失落。

最后,“何处寻蓬岛”以寻找传说中的仙岛为喻,表达了对理想或旧日美好时光的追寻,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遥远距离的感叹。整首词情感深沉,语言朴素,展现了词人对人生际遇的深深感慨。

收录诗词(137)

晁端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名一作元礼。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 字:次膺
  • 籍贯: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46~1113

相关古诗词

蓦山溪(其三)

广寒宫殿,千里同云晓。

飞雪满空来,剪云英、群仙齐到。

乱飘僧舍,密处洒歌楼,闲日少。风光好。

且共宾朋笑。华堂深处,满满觥船掉。

梅蕊拆来看,已偷得、春风些小。

绮罗香暖,不怕卷珠帘,沈醉了。樽前倒。

红袖休来叫。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蓦山溪(其二)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

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

曾仗东风寄。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

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

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捻梨花,看菊蕊。

应也成憔悴。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虞美人(其一)

木兰舟稳桃花浪。重到清溪上。刘郎惆怅武陵迷。

无限落英飞絮、水东西。玉觞潋滟谁相送。

一觉扬州梦。不知何物最多情。

惟有南山不改、旧时青。

形式: 词牌: 虞美人

虞美人(其二)

短亭过尽长亭到。未忍过征棹。天涯自是别离身。

更折一枝杨柳、赠行人。

淮阴堤上残阳里,暮草连空翠。一樽别酒苦匆匆。

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

形式: 词牌: 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