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三首超不群剪发参黄檗(其一)

胸中蓄奇为谁吐,闲卧湘西云一坞。

兴来落笔如崩云,五字凭凌气吞楚。

我诗望见倒降旗,攻之何必更鸣鼓。

独对湘山夜色晴,万壑千岩最幽处。

卧要明月听松风,为君哦此文中虎。

此生身世付一戏,安用声名照千古。

知君大用参黄檗,三篾束腰随处住。

何当峰顶结茅庐,要看掀髯呵佛祖。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释德洪所作,名为《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三首超不群剪发参黄檗(其一)》。诗中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奇思妙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

首句“胸中蓄奇为谁吐”,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奇思妙想,却无人能理解或分享的孤独感。接着,“闲卧湘西云一坞”描绘了诗人悠闲地躺在湘西的云雾之中,享受着宁静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兴来落笔如崩云”展现了诗人的创作激情,如同云层被狂风撕裂一般,笔下流淌出的诗句充满力量与豪情。“五字凭凌气吞楚”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文采飞扬,五字一句,气势磅礴,仿佛能将楚地的雄风尽收笔端。

“我诗望见倒降旗,攻之何必更鸣鼓”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的作品比作旗帜,暗示其作品的影响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创作的自信与独立性,无需借助外力就能征服人心。

“独对湘山夜色晴,万壑千岩最幽处”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晴朗夜空下的湘山,周围是万壑千岩,最幽静的地方,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卧要明月听松风,为君哦此文中虎”表达了诗人希望在明亮的月光下聆听松林间的风声,并以此诗献给朋友,寓意着诗人的作品如同猛虎般有力。

“此生身世付一戏,安用声名照千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认为一生的经历不过是游戏一场,不必追求永恒的名声。

“知君大用参黄檗,三篾束腰随处住”表明诗人对朋友超不群的赞赏,认为他能够像黄檗一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

最后,“何当峰顶结茅庐,要看掀髯呵佛祖”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在山峰之巅建造茅庐,与佛祖对话,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艺术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由、超脱和精神追求的向往。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三首超不群剪发参黄檗(其二)

道人秀发兰牙吐,家在金华最西坞。

不从大士携画轴,一筇千里来游楚。

评诗结发师浣花,论字童牙誇石鼓。

我皆不能但知爱,亦似胸中有佳处。

气韵翛然松上鹤,意态索寞阱中虎。

却于翛然索寞中,诗句时时出奇古。

乃知笔力有神助,三峡迅流辄于住。

疑非蓬发休上人,定是秃头杨德祖。

形式: 古风

金华超不群用前韵作诗见赠亦和三首超不群剪发参黄檗(其三)

赤河沙泉自吞吐,北崦疏钟答南坞。

凭栏试诵鹏鸟文,洛阳少年亦翘楚。

当时七国犯谋议,睢阳不复闻鼙鼓。

时更事往空流水,豪魂英魄知何处。

金华衲子如玉清,温粹愈恭如履虎。

明章秀句出仓卒,慷慨山川吊前古。

篇篇秀发春欲酽,便疑造化毫端住。

不须众口誇昼公,苕溪君作中兴祖。

形式: 古风

复用前韵送不群归黄蘖见因禅师

幽寻忽觉暗香吐,竹西知有梅花坞。

一枝试摘与君看,念君明日当离楚。

戛然飞去若惊鸿,弃掷自嗟如卧鼓。

遥知旅枕生清梦,梦到江南春好处。

苍杉拂云烟翠深,为吊大雄山下虎。

我识山中因褊头,骨目清坚貌淳古。

便欲閒提折脚铛,柏子庵边结茅住。

行看谈笑起云门,海上横行如乃祖。

形式: 古风

送瑫上人奔母丧

黄梅为法去,睦州缘母归。

两事世难兼,二老其敢违。

君看去留意,日月争光辉。

子方童牙中,已喜家翠微。

既长游四方,万里孤云飞。

方将追新丰,冰雪横锋机。

讣音辄僵卧,声吞泪沾衣。

平生哺乌情,栖风无定枝。

大江浪如山,飞棹不可追。

要当济安流,龙神严真威。

一杯春露香,仰荐天地慈。

更期办白业,慰此罔极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