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矗竹为篱松作门,石楠阴底藉芳荪。
方袍近日少平叔,注得逍遥无处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自然景象和佛寺生活的情趣。"矗竹为篱松作门"一句,通过对竹篱和松门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竹常被用来比喻君子的节操,而松则代表了坚贞不屈的品格,这里可能象征着诗人对于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
"石楠阴底藉芳荪"一句,通过对石楠树荫下花朵盛开的情景描写,表现出大自然中生机勃勃的一面。这里的“藉”字用得非常精彩,它既形容了花开的繁盛,又暗示了一种柔和、细腻之感。
"方袍近日少平叔"一句,提到了诗人与名为平叔的人物在佛寺中的交往。这里的“方袍”可能指的是僧人的服饰,而“近日”则表明这是一种持续进行的交流。"注得逍遥无处论"则是说这种交流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无需多言,便能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佛寺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于超脱尘世的向往。同时,这也反映出唐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接受和融合。
不详
唐代著名志怪小说家,约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卒于懿宗咸通四年(公元863年),其父段文昌,曾任宰相,封邹平郡公,工诗,有文名。在诗坛上,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信佛读经,饮酒赋诗唱和,以解其忧,诗中多流露出超脱世俗的消极情绪
风惹闲云半谷阴,岩西隐者醉相寻。
草衰乍觉径增险,叶尽却疑溪不深。
鸟啄灵雏恋落晖,村情山趣顿忘机。
丹成道士过门数,叶尽寒猿下岭稀。
偶出云泉谒礼闱,篇章曾沐汉皇知。
无谋静国东归去,羞过商山四老祠。
有僧支颊撚眉毫,起就夕阳磨剃刀。
到此既知闲最乐,俗心何啻九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