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比干墓

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悽远不侵。

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

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

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谒比干墓》由清代诗人郑珍所作,通过对比干墓地的景物描绘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与缅怀之情。

首联“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悽远不侵”,以墓禽和樵夫的形象,表达了对比干墓的庄严肃穆之感,即使无人问津,也未被外界的喧嚣所侵扰,体现出一种永恒的宁静与敬意。

颔联“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将比干墓与古代的祭祀场所相联系,通过“微箕”这一古代祭祀用具的意象,强调了比干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以“姬孔”指代周朝的两位圣贤,进一步凸显了比干作为忠臣的形象,其灵魂在山冈树林中得到寄托与哀思。

颈联“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赞扬了比干因忠诚而遭受的不幸,却并未因此而失去其高尚的品质。这一联通过对比干死谏的描述,表达了对其人格的崇高评价,同时也暗示了后人对这种忠诚精神的深深敬仰。

尾联“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诗人希望在比干墓旁留下一块石头作为纪念,象征着对这位先贤的怀念与敬仰。同时,通过“桉间时见昔年心”的描述,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感慨,以及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干墓地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不仅表达了对先贤的深切缅怀,也体现了对忠诚、正直等传统美德的颂扬,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

收录诗词(243)

郑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道光十七年举人,选荔波县训导。咸丰间告归。同治初补江苏知县,未行而卒。学宗许郑,精通文字音韵之学,熟悉古代宫室冠服制度。有《礼仪私笺》、《轮舆私笺》、《说文新附考》、《巢经巢经说》、《巢经巢集》等

  • 字:子尹
  • 号:柴翁
  • 籍贯:贵州遵义
  • 生卒年:1806—1864

相关古诗词

南阳道中

先车雨过尘方少,未夏村明望不遮。

林脚天光如野水,麦头风燄度晴沙。

春当上巳犹无燕,地近南都渐有花。

昼睡十分今减半,为留双眼对芳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宿颍桥

我行古颖谷,慨怀颖封人。

当日君臣直儿戏,许以纯孝殊不伦。

郑庄能使祭足射中肩,岂有见生母,必欲及黄泉。

人臣格非有正道,教君遂过乌得贤。

寤生既不孝,考叔复不忠。

不忠遗母羹,不孝将毋同。

形式: 古风

三月初十沙洋

汉水东南流,奔浪日夜急。

舣舟感今日,吾年倏三十。

儿女齐送我,老路从此入。

精力更几何,前去正难执。

且乐现前得,买酒沙洋集。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自沙洋步至黄家林就舟二十里村景佳绝

欲就东湖船,先舍汉津桨。

隔岸知境异,越堤果幽爽。

春草碧浅浅,新树团盎盎。

鸠鸣宿雨馀,人耕旧墟上。

秀圃葱薤花,小桥没菰蒋。

麦深不见人,时闻挽车响。

傍道多草舍,老翁聚三两。

偶憩知馈茗,味恶诚足享。

北来厌尘沙,兹景劳梦想。

缓步殊未久,舟已丛芮榜。

清谣烟水间,馀欢独携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