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眺雪

俯仰迷江甸,东南冻未苏。

扁舟下远水,积雪断寒芜。

朔气连沧海,穷阴混太湖。

潇潇兼霰密,脉脉受风扶。

大地遥浮越,低空近压吴。

山川纷莽苍,云木半虚无。

雁路才分影,鸥沙祗辨呼。

戢鳞潜素鲤,侧目逗饥乌。

色借齐宫并,音操郢曲孤。

披来朝练净,映处夜珠枯。

不用裁梁赋,偏宜入剡图。

乍惊容鬓似,却怪岁华徂。

腊渐回杓斗,春先到酒垆。

乾坤原浩荡,泥滓暂崎岖。

自笑寒暄态,谁燃造化炉。

圣朝阳德在,白日丽高衢。

形式: 排律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舟中眺雪》描绘了诗人乘舟于江面,远眺雪景时所见的壮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江南雪景的独特魅力。

首句“俯仰迷江甸”,以“俯仰”二字开篇,既表现了诗人身处舟中,上下左右皆是茫茫江面的广阔视野,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浸与迷醉。接着,“东南冻未苏”一句,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暗示了江南冬日特有的寒冷与静谧。

“扁舟下远水,积雪断寒芜”两句,通过“扁舟”与“远水”的对比,以及“积雪”与“寒芜”的描绘,营造了一幅静谧而清冷的画面。远处的积雪仿佛切断了岸边的荒芜,给人一种空间上的延伸感。

“朔气连沧海,穷阴混太湖”两句,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从江面延伸至更广阔的海域与湖泊,通过“朔气”与“穷阴”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特有的寒冷与压抑。

“潇潇兼霰密,脉脉受风扶”两句,通过“潇潇”与“霰密”的声音描写,以及“脉脉”与“风扶”的动态描绘,生动地展现了雪景中的宁静与和谐。

“大地遥浮越,低空近压吴”两句,通过“遥浮”与“近压”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雪覆盖大地的景象,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地理方位的描述,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山川纷莽苍,云木半虚无”两句,通过“山川”的“莽苍”与“云木”的“虚无”,展现了雪后山川的辽阔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寂静与空灵。

“雁路才分影,鸥沙祗辨呼”两句,通过“雁路”与“鸥沙”的描绘,展现了动物在雪景中的活动,增加了画面的生命力与动感。

“色借齐宫并,音操郢曲孤”两句,通过“齐宫”与“郢曲”的比喻,不仅描绘了雪景的颜色与声音,还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忆与感慨。

“披来朝练净,映处夜珠枯”两句,通过“朝练”与“夜珠”的对比,展现了雪景在不同时间下的变化,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消长。

“不用裁梁赋,偏宜入剡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雪景美的赞赏,认为这样的景色无需过多修饰,本身就是一幅绝佳的画卷。

“乍惊容鬓似,却怪岁华徂”两句,通过“乍惊”与“却怪”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惊喜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

“腊渐回杓斗,春先到酒垆”两句,通过“腊”与“春”的季节转换,预示了新年的到来与生活的希望。

“乾坤原浩荡,泥滓暂崎岖”两句,通过“乾坤”与“泥滓”的对比,表达了对宇宙广阔与人间世事变迁的理解,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自笑寒暄态,谁燃造化炉”两句,通过“自笑”与“谁燃”的疑问,展现了诗人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圣朝阳德在,白日丽高衢”两句,通过“圣阳”与“白日”的象征,表达了对理想与光明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公正与道德价值的期待。

整体而言,《舟中眺雪》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与独特见解,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社会与宇宙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

收录诗词(25)

李应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中秋夜宿玄潭江上

三五良宵好,澄江一水平。

月华欺浅屿,零落点浮萍。

白白兼流涌,垂垂带树横。

村砧凄古渡,灯火伴孤檠。

字闪冥鸿过,虫惊腐草鸣。

沧浪今几夕,旷野百年情。

高阁凌霄霭,危峦切大清。

松声秋万壑,人拟到蓬瀛。

形式: 排律

秋日郊园

景外郊园胜,芳原引兴长。

高谈开曲宴,雅奏发清商。

丛菊篱边色,芙蓉水面妆。

荷衣辞故绿,柳带变初黄。

晚照莓苔径,秋阴薜荔墙。

泉声经竹坞,霞彩散林塘。

踞石呼毛颍,临流泛羽觞。

文人骋妙说,飞翰即成章。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善卷

问道寻无著,探奇到善卷。

高名自尧世,古刹创唐年。

柱有雷文在,亭因偃柏传。

攀萝循磴仄,转径选幽偏。

玉室疑留藏,金堂似昔缘。

有山皆露骨,无地不飞泉。

燎火深逾耿,悬崖滴欲穿。

洞中垂玉乳,地底插青莲。

䆗窱还藏壑,崆峒忽有天。

会当餐石髓,莫漫学嵇仙。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颁历恭纪

阊门开晓日,玉律下云边。

一纪逢羲驭,千秋卜汉年。

灵台占气早,上苑得春偏。

瑞霭含蓂荚,欢呼杂管弦。

三辰传夏令,万国戴尧天。

欲进升平颂,惭无白雪篇。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