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残酷与道德的缺失。诗人通过对比“一夫死非命”与“涤验更两吏”的不同待遇,揭示了社会不公。接着,诗人列举了去年交阯战败导致的无差别屠杀,以及江淮地区连年灾荒,百姓饿殍遍野的惨状,展现了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是圣明之君,对于赤子(百姓)的爱护也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维护小节而牺牲了对大局的考虑。这句“谨小以遗大,谁其原帝意”,表达了对统治者在处理国家大事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矛盾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以强烈的对比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怀和对人性、道德的深刻洞察。通过这种对比和反思,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社会公正、人性尊严以及道德责任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