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九首(其九)

明朝初七,风雨可怜吹竟夕。

后会分明,早已离愁一半生。

声声咽露,秋在牵牛花上语。

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鉴赏

这首《减字木兰花九首(其九)》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深沉的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忧虑。

首句“明朝初七,风雨可怜吹竟夕”,以“初七”点明时间,暗示农历七月初七,传统中常与牛郎织女相会的节日相关联,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哀伤的氛围。接着“风雨可怜吹竟夕”一句,将自然界的风雨人格化,赋予了怜悯之情,渲染了一种凄凉的夜晚景象,预示着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后会分明,早已离愁一半生”,直接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对离愁的深切感受。即使未来相聚的场景已经清晰可见,但内心的离愁却已悄然滋生,预示着即使重逢也难以弥补离别的伤痛。

“声声咽露,秋在牵牛花上语”,运用拟人手法,将露珠的滴落声比作低泣,秋风在牵牛花上轻语,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哀愁,进一步深化了离愁的主题。

最后,“莫怨今秋,那见鸳鸯会白头”,以鸳鸯不老的传说反衬现实中的离别与衰老,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爱情易逝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长久相伴的美好愿望,尽管现实残酷,但仍怀有一丝希望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收录诗词(325)

李慈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后改今名,字爱伯,室名越缦堂。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 字:式侯
  • 号:莼客
  •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 生卒年:1830~1894

相关古诗词

壶中天二首(其一)

壶中旧隐,有丹岩翠嶂,遮断尘境。

山下林亭亭下水,隔水别开鸥径。

映竹弹棋,刷苔品石,秋满纱巾影。

山前何有,藕花菱叶千顷。

正好瘦策扶亲,团蕉挈弟,瓜果盈盘饤。

坐到梧桐凉月上,更理冰弦夜咏。

轻裂萝裳,长安回首,眄断青猿信。

乞公渲笔,溪声画里堪听。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壶中天二首(其二)

少年意气,按吴钩岂料,如斯南北。

华发萧萧今未老,偏比乌头先白。

鱼釜生涯,燕巢花月,醉死人还直。

凭高四望,渡江谁假舟楫。

休说梦想凌烟,笑虚名误,我竟成何物。

寂寞文章身后事,偿得草间偷活。

千载公评,一生心血,不堕华严劫。

英雄末路,竹根如意敲折。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潇潇雨

疏衾扶薄病,问宵来、何事做凄清。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几时山橹归。

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

西窗烛砌柈菱芡,领略秋声。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月华清

历下霜清,泺源秋老,刚逢笳鼓还部。

燕寝帘开,笑对青山眉妩。

驻行旌、萝径调猿,按小队。蘋洲挈鹭。容与。

正鹊华红叶,待君题句。忆否长安羁旅。

只经簟凝尘,酒瓢敲雨。千骑联翩,羡煞伴侣。

尽思量、橘社莼乡。还料理、笛家箫谱。延伫。

望云蓝先寄,蓟门烟树。

形式: 词牌: 月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