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渊明仲秋有感

皇天分四时,白露表佳节。

最爱潭水清,犹如镜容彻。

蟾蜍出复没,络纬声欲绝。

静卧深夜起,仰观众星列。

流水可嗟吁,附势非俊杰。

身即大患本,家无长生诀。

且餐篱下菊,兼吸杯中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和渊明仲秋有感》由元末明初诗人梵琦所作,以白露时节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首句“皇天分四时,白露表佳节”点明了时间背景,白露作为秋季的标志,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接下来“最爱潭水清,犹如镜容彻”,诗人表达了对清澈潭水的喜爱,潭水如镜,映照出内心的纯净与清明。

“蟾蜍出复没,络纬声欲绝”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月光下的蟾蜍与远处的络纬虫鸣,构成了一幅幽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静卧深夜起,仰观众星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深夜静卧,抬头望见满天繁星,思绪万千,既有对宇宙浩瀚的敬畏,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思。

“流水可嗟吁,附势非俊杰”借流水的形象,表达了对追求名利、依附权势者的讽刺,强调了真正的杰出之士应具备独立人格与高尚品质。

“身即大患本,家无长生诀”揭示了人生的本质与追求,指出个人的欲望与执着是痛苦的根源,家财万贯也难以带来真正的幸福与长寿。

最后,“且餐篱下菊,兼吸杯中月”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认为在自然之中寻找心灵的慰藉,比追求物质财富更为重要。通过这句,诗人传达了对和谐、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独到见解,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23)

梵琦(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朱,小字昙曜。出家后居嘉兴天宁寺。明初太祖建法会于蒋山,征江南成德高僧,琦为第一。学行为当世所推崇,禅寂之外,专志净业。自号西斋老人。所作西斋净土诗数百首,皆蕴含净土宗教义以劝世

  • 字:楚石
  • 籍贯:浙江象山
  • 生卒年:?—1370

相关古诗词

和渊明新蝉诗

新蝉何处来,鸣我高槐阴。

流水欲入屋,好风自开襟。

床头一束书,壁上三尺琴。

琴以散哀乐,书以通古今。

所幸车马稀,非邀里人钦。

虚名如北斗,有酒不能斟。

纵洗爰居耳,宁知钟鼓音。

陶潜初解组,苏轼未投簪。

莫改麋鹿性,常怀烟嶂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送哲禅人杖锡访师兼简仲默和尚

杖锡老师七十八,眼如点漆眉如雪。

分明画出须菩提,坐听孤猿吟落月。

深山古寺天正寒,叶深一尺堆床前。

地炉烧火帘不卷,袈娑黑似垆中烟。

客来只恐放烟出,争奈山林藏未密。

喧喧道价满江湖,负笈挑囊固非一。

千里东归频寄声,乃翁终似有乡情。

目连鹙子神通妙,何必区区圆相成。

形式: 古风

君子交行赠吕日新

君不见车轮碾地不碾尘,尘暗却遮车上人。

又不见马口吸泉不吸月,月明岂解心中渴。

所以君子交,毋为小人绝。

形式: 古风

春日花下听弹琵琶效醉翁体

仆本南海人,暂为北京客。

朝游金张园,暮宿许史宅。

二月春风吹百花,朱朱粉粉相钩加。

银鞍绣勒少年子,对花下马弹琵琶。

大弦掩抑花始开,花重坠枝枝更斜。

小弦变作花烂熳,雨点骤打烟浓遮。

鹧鹄从何来,远在天之涯。

钩畾格磔忽惊起,不知飞在谁人家。

又闻黄鹂声睍睆,如断复续续复断。

布指似嫌宫调缓,别写群雁鸣霜暖。

蒹葭浦深风萧骚,一只两只飞渐高。

天长地远望不见,使我回首心烦劳。

我谓少年弹且止,钱塘去国三千里。

每到春来花最多,鹧鸪能舞黄鹂歌。

去年随雁同沙漠,听此琵琶殊不乐。

少年笑我君太痴,人生行乐须其时。

此中正自有佳处,但畏闲愁缠绕之。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