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叔若讷和边字韵因再寄(其二)

将相驱驰正事边,风声喜自道途传。

鲰生岂解求三捷,荣路如何望九迁。

励志陶公朝运甓,决疑平子赋归田。

谁人肯为将军地,自笑都无直一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对尹叔若讷和边字韵的和应,以及对边疆事务的关注与感慨。首句“将相驱驰正事边”,描绘了将相们在边疆勤勉工作的场景,展现了他们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勇气。接着,“风声喜自道途传”一句,通过风声的传播,暗示了边疆事务的进展和好消息的传递,体现了边疆稳定对国家的重要性。

“鲰生岂解求三捷,荣路如何望九迁”两句,以“鲰生”自谦之词,表达了自己虽非显赫之士,却也渴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追求高位的晋升。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既表达了个人的抱负,也流露出对仕途的期待与无奈。

“励志陶公朝运甓,决疑平子赋归田”引用了陶渊明和王逸少的故事,前者是陶渊明早年曾为官,后因不满官场而辞官归隐;后者则是王逸少(即王羲之)在官场中遇到难题时,选择赋归田,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官场时的内心挣扎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最后,“谁人肯为将军地,自笑都无直一钱”两句,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官场中权势与金钱的讽刺,同时也流露出对真正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将军之位的渴望,但又深知自己难以达到那样的高度,只能自嘲于一文不名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边疆事务的关注、个人抱负与现实处境的矛盾,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91)

李正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寄曹明甫

忆昔宣城接俊游,回头三十六清秋。

少年志气青霄近,老境飘零白发羞。

可叹飞光如电往,自怜外物等云浮。

何时相对一樽酒,与子同消万斛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艾若讷

拟寻荒僻事田园,窃食祠庭愧国恩。

休论鹤长凫甚短,且看齿落舌犹存。

陶潜昔去因多忤,房琯今知欠不言。

欲问大钧吾岂敢,喙长三尺亦须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孙邦求

少年英气已峥嵘,泮水曾传御史名。

白简自宜绳列位,皂囊终不负家声。

且随郡守寻春去,未向班心布武行。

知有弹冠贡公喜,休嗟华发镜中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寄张子安(其一)

縠水分襟十五秋,此身萍梗任飘浮。

久栖孤馆为真隐,未访名山作胜游。

醉里周郎曾度曲,闲中庾信祗添愁。

西风起我江湖兴,拟把兰桡上钓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