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汪枢所作的《群盗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动荡时局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
首句“春色何无赖”,春天的景色本应令人愉悦,却因诗人内心的忧虑而显得不那么惹人喜爱。接着,“登楼剩恼人”一句,点明诗人选择登高远眺,试图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纷扰的世界,但反而更加烦恼。这种矛盾的心情,反映了诗人面对动荡局势时的无奈与困惑。
“江湖纷说剑,风景几沾巾。”江湖,这里比喻动荡的社会环境;“剑”象征着斗争与冲突。诗人听到江湖上关于斗争的消息,心中不禁感慨,美好的风景也似乎沾染了泪水。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担忧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馀喘仍墐户,残魂数震邻。”“馀喘”指余生,暗示诗人可能已经预感到生命的短暂;“墐户”是用泥封住窗户,防止盗贼进入,这里暗喻诗人对安全的担忧。“残魂”则表达了对生命即将消逝的哀伤;“数震邻”形容盗贼频繁侵扰,邻里不安。这两句诗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恐惧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
最后,“亲知遥万里,消息未能真。”“亲知”指的是亲人和朋友,“遥万里”形容距离之远,暗示诗人与亲朋好友相隔甚远,难以及时获得他们的消息。在动荡的时期,这种信息的隔阂无疑增加了诗人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社会动荡时的复杂心理状态,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深深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