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园

叠石编茅作隐沦,一丘何处不容身。

躬耕聊给妻孥饱,莫笑樊须是野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过程,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叠石编茅作隐沦”,诗人以叠石、编茅为喻,生动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基本场景。叠石,意味着自然环境的利用;编茅,则是生活所需的基本材料。这样的描述既体现了隐士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也暗示了其生活方式的简朴与自足。

次句“一丘何处不容身”,进一步强调了隐士对于空间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一丘之地,虽小却能容纳他的身心,这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的描述,更是对心灵空间的探索。在这里,诗人似乎在说,无论多小的空间,只要心有所属,便能成为心灵的栖息之所。

接下来,“躬耕聊给妻孥饱”,揭示了隐士的生活状态——亲自耕种,以维持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隐士对于物质欲望的淡泊。通过“聊给”二字,诗人巧妙地传达出生活虽简朴,但足以满足基本需求的平和态度。

最后一句“莫笑樊须是野人”,则以孔子的弟子樊迟和须贾为例,借以表达对隐士生活方式的理解与尊重。樊迟曾问孔子如何拥有足够的粮食,而须贾则是《史记》中记载的战国时期的人物,这里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孔子的弟子,也有追求物质的需求,更何况是隐居山林的普通人。这句话不仅是对隐士生活方式的一种肯定,也是对社会上对隐逸之人的误解的一种反驳,强调了隐士追求的精神自由高于物质享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隐士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归宿的过程,以及对简朴生活和精神自由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隐居生活画卷,也是对传统农耕文化与隐逸哲学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23)

汪枢(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日独酌

一雨垂十日,庭草纷如丝。

柴门人迹鲜,水曲群鸬兹。

宴坐启山阁,好鸟啼芳枝。

兴来聊自酌,高颂古人诗。

适量不在醉,适意不在词。

窗前有白雪,若与饮者期。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月下听琴歌送琴师赵君

禅房夜半客不眠,携琴在月月在天。

为余爱琴复爱月,指下微风响七弦。

七弦悠悠凡几弄,月过星移天不动。

满院春烟散泣麟,无数飞花扑鸣凤。

曲终客去月亦沈,泠然一清世上心。

山高水流君不见,耳畔空存月下音。

形式: 古风

庚申元旦

日挂凤楼端,年新事改观。

可矜臣罪薄,不测主恩宽。

望赦心徒费,回天责巳完。

诸公有笑口,踊跃试辛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华清宫

绣岭出烟村,宸游迹尚存。

离宫何处是,流水至今温。

辇路年深废,峰峦幸后尊。

空馀一片月,犹似照朱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