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群栖平沙雁,有警奴辄鸣。
鸣多谓奴妄,哀嗷堕弓矰。
甡甡中林鹿,以媒诱其群。
相呼入网罟,鹿死媒独生。
骨肉不相信,效忠况他人。
轻言托心腹,卖友终不仁。
君子能审友,四海皆弟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并通过这一景象抒发了深刻的哲理。开篇“群栖平沙雁”和“甡甡中林鹿”两句,分别以平静的野雁和安详的森林鹿来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画面。
然而紧接着,“有警奴辄鸣”和“相呼入网罟”两句,却揭示了危险和死亡的阴影。野雁因警报而惊鸣,鹿群则因为信任媒者的诱惑而落入陷阱。这两组对比鲜明的景象,实际上是诗人对于友情和忠诚的深刻反思。
“骨肉不相信,效忠况他人”这两句,点出了鹿群中间谍者的背叛行为,以及这种背信弃义的严重后果。这里,“骨肉不相信”形象地表达了对亲密关系的彻底破裂和信任的丧失。
“轻言托心腹,卖友终不仁”这两句,则直接指出了那种以小利益出卖朋友的不仁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最后,“君子能审友,四海皆弟兄”两句,提出了诗人对于理想之友和广泛兄弟情谊的向往。这一观点强调了君子的品格和对朋友选择的严肃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广博而深厚的人际关系网络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揭示了人世间的忠诚与背叛、信任与破裂等主题,并以此引发读者对于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不详
鹰犬饱粱肉,饥人厌粥糜。
墙屋被文绣,民有号寒儿。
禽兽食人食,土木衣人衣。
俗偷或过侈,民穷易为非。
君子固有守,岂若世所为。
富贵苟可得,贫贱终莫移。
卫人将授甲,鹤有乘轩宠。
爱人不如禽,士固不为用。
唐人竞朝梁,怒杀孙供奉。
兽犹知有君,人胡不愧悚。
晋人杀鸣犊,孔子不渡河。
河之水洋洋,临流一长歌。
岂无舟与楫,所惧蛟与鼍。
蛟鼍任险怪,不度如我何。
黄鹄一远举,奚忧婴网罗。
吴起为鲁将,杀妻殊不仁。
乐羊伐中山,食子太无情。
功名苟为重,骨肉无乃轻。
以此谋富贵,何如甘贱贫。
沛丰三尺剑,抵掌收楚秦。
未央玉卮寿,以功骄父兄。
惜哉一杯酒,终愧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