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
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
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
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失意流年老,残春对夕阳"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无奈,以及面对黄昏落幕的孤独与哀愁。"可堪临远道,更复举离觞"则透露出诗人鼓起勇气,准备送别,而"更复举离觞"中所蕴含的酒宴场景,是古代送行常见的情形,表达着对即将分别之人的不舍与祝福。
接着的"花柳已萧索,云山复渺茫"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萧瑟与广阔无垠的山川,这不仅是景物的写实,更是诗人心境的外化。春意渐去,花柳凋零,而远处的云山则显得更加深邃莫测,似乎在映射着诗人的内心世界。
最后"西风如有意,音信勿相忘"两句中,西风往往被赋予了情感的寄托,这里它仿佛带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情谊。"音信勿相忘"则是诗人对朋友离别时的心声,希望彼此能够保持联络,不要忘记彼此。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不详
《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十上终无就,才高定复论。
清时守儒术,白首在丘园。
远树隐残日,孤烟生暮村。
扬鞭万里去,几许不销魂。
幕府遥三舍,传车乘一封。
忠深轻远道,醉暖失严冬。
圁水犹飞檄,芦阕未灭烽。
贤侯虽喜士,难得久从容。
江南佳丽地,人物自风流。
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
衣冠馀旧俗,歌颂乐贤侯。
正恐还朝速,江山未遍游。
向托屏星驾,同随丞相车。
终朝容懒拙,经岁庇迂疏。
共此趋云阙,旋闻建隼旟。
江淮一都会,游刃必多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