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鹧鸪天·赠吴中狎客》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吴中狎客形象。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人物的服饰、音乐爱好以及生活情趣。
首句“白帽红靴态可怜”,以“可怜”二字开篇,不仅形容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头戴白色帽子,脚穿红色靴子,更暗含了对人物风度翩翩、引人注目的赞美。接着,“短箫横笛兴翩翩”进一步描绘了人物在音乐上的才华与热情,他吹奏着短箫和横笛,乐声飘扬,舞动着轻盈的步伐,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雅致与魅力。
“曾教锦瑟房中曲,惯请朱门灞上田”两句,运用典故,暗示了这位人物曾经教授过房中之曲,也常常邀请贵族们在灞上田间宴饮,体现了其广受欢迎与尊贵的身份地位。这里巧妙地将历史典故融入现代场景,增加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接下来,“人似月,夜如年,何须彩笔赋甘泉”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物比作明月,夜晚比作漫长的一年,表达了对人物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最后,“朝来蜡泪堆红雨,犹拥庐儿醉意钱”则描绘了人物生活的奢华与放纵,早晨的蜡烛泪如同红雨般堆积,而他依然沉浸在酒色财气之中,醉生梦死。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吴中狎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清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既有对人物风流倜傥的赞美,也有对其放纵生活的批判,体现了陈维崧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