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赠吴中狎客

白帽红靴态可怜,短箫横笛兴翩翩。

曾教锦瑟房中曲,惯请朱门灞上田。

人似月,夜如年,何须彩笔赋甘泉。

朝来蜡泪堆红雨,犹拥庐儿醉意钱。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鉴赏

这首《鹧鸪天·赠吴中狎客》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位风流倜傥的吴中狎客形象。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位人物的服饰、音乐爱好以及生活情趣。

首句“白帽红靴态可怜”,以“可怜”二字开篇,不仅形容了人物的外貌特征——头戴白色帽子,脚穿红色靴子,更暗含了对人物风度翩翩、引人注目的赞美。接着,“短箫横笛兴翩翩”进一步描绘了人物在音乐上的才华与热情,他吹奏着短箫和横笛,乐声飘扬,舞动着轻盈的步伐,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雅致与魅力。

“曾教锦瑟房中曲,惯请朱门灞上田”两句,运用典故,暗示了这位人物曾经教授过房中之曲,也常常邀请贵族们在灞上田间宴饮,体现了其广受欢迎与尊贵的身份地位。这里巧妙地将历史典故融入现代场景,增加了词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接下来,“人似月,夜如年,何须彩笔赋甘泉”三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人物比作明月,夜晚比作漫长的一年,表达了对人物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短暂。最后,“朝来蜡泪堆红雨,犹拥庐儿醉意钱”则描绘了人物生活的奢华与放纵,早晨的蜡烛泪如同红雨般堆积,而他依然沉浸在酒色财气之中,醉生梦死。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吴中狎客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清代社会中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面貌,既有对人物风流倜傥的赞美,也有对其放纵生活的批判,体现了陈维崧作为一位文学大家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收录诗词(1701)

陈维崧(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 字:其年
  • 号:迦陵
  •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625~1682

相关古诗词

鹧鸪天.秋日拨闷作

一派凉秋似镜湖,西风萧瑟雁衔芦。

楼头竹暗晴难妥,枕底橙香酒易酥。

伤老大,笑髯癯,霜红露白转踌躇。

鳆鱼苦笋拦街贱,不见钳奴并态奴。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摘红英.咏落花

真珠络。仓琅钥。如尘似梦连天落。香车暝。朱阑凭。

留他不住,唤他不应。花前约。春前诺。

玉娥含泪思量著。黏犀钉。铺鸳径。

憎他荡子,怜他薄命。

形式: 词牌: 撷芳词

南乡子.咏春兰

三月玉街寒,锦雨丝丝不肯乾。

飘得卖花声到了,春兰。一种清芬胜麝檀。

对此忆家山,手折红苕不忍看。

还记那年寒食夜,幽欢。人在花香鬓影间。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玉楼春.生日邀陆景宣崔不雕饮广陵酒家醉后题壁

天涯作客伤心极,广陵花月无消息。

百钱且上酒家楼,终当埋我陶家侧。

此儿自是难衣食,相逢幸是曾相识。

左呼陆厥右崔骃,四十今年余竟得。

形式: 词牌: 玉楼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