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重九客中感怀》由明代诗人秦锐所作,通过描绘重阳节风雨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身处他乡的感慨与思乡之情。
首联“重阳风雨几番过,客里遭逢感慨多”开篇即点明时节与情境,重阳佳节之际,风雨交加,诗人独自在他乡遭遇,内心涌起诸多感慨。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喻了人生的风雨无常和漂泊之苦。
颔联“万叠云山遮故国,三更灯火照行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眼望远方,万重云山仿佛遮蔽了他的故乡,而深夜的灯火则映照着他临时的居所,孤独与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将故乡的遥远与眼前的孤寂形成鲜明对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颈联“儒冠总是为身误,书卷还须着意磨”转而探讨个人的境遇与追求。诗人自嘲自己虽然身着儒冠,却似乎总是在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带来困扰,暗示了对自我价值的反思与对知识的深入探索。这一联既有自嘲的意味,也透露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尾联“独拥寒衾未成寐,又听征雁落关河”收束全诗,以夜深人静时分,诗人独自拥被难眠,耳边传来远行大雁的鸣叫声,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远方的牵挂。大雁南飞象征着迁徙与回归,与诗人的处境形成共鸣,加深了主题的寓意。
整体而言,《重九客中感怀》通过对重阳节风雨景象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漂泊异乡之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我命运的深刻反思。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