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洛道中作诗二首(其二)

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形式: 古风 押[养]韵

翻译

离家远游过山川,山山水水长又宽。
挥鞭策马登峻岭,提缰徐行过平原。
夜宿形影自相伴,晨起含悲又向前。
收缰驻马悬崖下,侧耳倾听悲风响。
露珠坠下闪清辉,明月皎皎多晴朗。
抚几久久不能寐,披衣独自心怅惘。

注释

修:长。
振策:挥动马鞭。
陟:登上。
崇丘:高丘、高山。
安辔:按辔,谓扣紧马缰使马缓行或停止。
遵:沿着。
平莽:平坦广阔的草原。
夕:傍晚。
抱影:守着影子。
寐:入睡。
徂:往,行走。
衔思:心怀思绪。
顿辔:拉住马缰使马停下。
倚:斜靠。
嵩岩:即指岩石。
嵩,泛指高山。
清露:洁净的露水。
素辉:白色的亮光。
一何:多么。
朗:明亮。
振衣:振衣去尘,即指披衣而起。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离家远行,怀念故土之情的诗。首句“远游越山川”设定了全诗的情境,即远行者越过连绵的山川,展开了广阔的自然画卷。接下来的“山川修且广”则是对这自然景观的描绘,山川不仅高峻而且宽广,显示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开阔。

诗人随后写到“振策陟崇丘,安辔遵平莽”,这里通过驾驭马匹上下丘陵、在平原上缓行的情景,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宁静。晚上,“夕息抱影寐”表达了诗人孤身一人在外,依山而眠时的孤独感;“朝徂衔思往”则透露了他早晨醒来后对远方家乡的无限思念。

“顿辔倚高岩,侧听悲风响”,这里诗人停下马匹,靠在高岩上倾听着那带有哀伤情绪的风声,这不仅描绘了自然之声,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接着,“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则是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写,露水如同白色的光辉,月亮清晰而明亮。

最后两句“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轻抚着枕头却难以入睡,只能起身整理衣物,独自长久地沉浸于思念之中。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实抒发,展示了游子离家时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收录诗词(118)

陆机(魏晋)

成就

不详

经历

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孙吴灭亡后出仕晋朝司马氏政权,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后死于“八王之乱”,被夷三族。他“少有奇才,文章冠世”(《晋书·传》),与弟陆云俱为中国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被誉为“太康之英”。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他的《平复帖》是中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

  • 字:士衡
  • 籍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 生卒年:261-303

相关古诗词

猛虎行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

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形式: 乐府曲辞 押[侵]韵

遨游出西城诗

遨游出西城,按辔循都邑。

逝物随节改,时风肃且熠。

迁化有常然,盛衰自相袭。

靡靡年时改,冉冉老已及。

行矣勉良图,使尔修名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赠斥丘令冯文罴诗

夙驾出东城,送子临江曲。

密席接同志,羽觞飞酃渌。

登楼望峻陂,时逝一何速。

与子别所期,耀灵缘扶木。

形式: 古风

赠纪士诗

琼环俟丰价,窈窕不自鬻。

有美峨眉子,惠音清且淑。

修姱协姝丽,华颜婉如玉。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