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仲鸣蒲桃”为题,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葡萄宴饮场景。
首句“万颗蒲桃照玉盘”,以“万颗蒲桃”象征着葡萄的繁多与丰盛,而“照玉盘”则形象地展现了葡萄在盘中的璀璨光芒,仿佛是镶嵌在白玉之上的明珠,既突出了葡萄的色泽之美,也暗示了宴席的奢华与高雅。
次句“西施乳滴露华寒”,将葡萄比作美女西施的乳滴,不仅赞美了葡萄的晶莹剔透,还巧妙地联想到西施的美丽与温婉,进一步渲染了葡萄的诱人魅力。同时,“露华寒”三字则暗示了葡萄在清晨的凉爽与清新,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时间感。
后两句“故人更比相如渴,不向金茎夜夜看”,通过对比手法,将宴会的主人与司马相如相比较,表达了对主人热情好客、渴望分享美食的赞美之情。其中,“金茎”原指汉武帝时铜制的承露盘,这里借指宴席上的珍贵饮品或佳肴,暗示主人准备了极尽奢华的盛宴。而“不向金茎夜夜看”则表达了主人对眼前美味的珍惜与享受,不愿将目光移至其他更为珍贵的事物上,体现了对当前美好时刻的全情投入。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葡萄宴饮的奢华与美好,也传达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对当下幸福时光的珍视,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和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