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永兴寺看绿萼梅有怀

略彴缘溪一径斜,寒梅偏占老僧家。

共怜祭酒风流在,未惜看花道路赊。

绕树繁英团小阁,回舟玉雪漾晴沙。

道人未醒罗浮梦,正忆新妆萼绿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西溪永兴寺观赏绿萼梅花的情景,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首句“略彴缘溪一径斜”,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沿着溪流延伸,营造出一种幽静而自然的氛围。接着,“寒梅偏占老僧家”一句,不仅点明了寒梅生长的环境,也暗示了梅花与僧人的某种精神契合,或许象征着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

“共怜祭酒风流在,未惜看花道路赊”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祭酒”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官职,此处借指过去的风流人物或美好的回忆。诗人并未因追寻这些美好而感到遗憾,反而充满了对它们的向往和珍惜。

“绕树繁英团小阁,回舟玉雪漾晴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梅花环绕着树木,花朵繁盛,仿佛在小阁中团聚;诗人乘舟回转,水面映照着如玉似雪的梅花,晴朗的沙滩上也留下了梅花的倒影。这一场景既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最后,“道人未醒罗浮梦,正忆新妆萼绿华”两句,通过“道人”与“罗浮梦”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这里的“罗浮梦”可能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境,而“萼绿华”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忆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对现实的某种逃避或超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65)

钱谦益(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蒙叟。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 字:受之
  • 号:牧斋
  • 籍贯:东涧老
  • 生卒年:1582—1664

相关古诗词

半野堂燕集次牧翁韵奉赠我闻居士

舞燕惊鸿见欲愁,书签笔格晚妆楼。

开颜四座回银烛,咳吐千钟倒玉舟。

七字诗成才举手,一声曲误又回头。

佳人那得兼才子,艺苑蓬山第一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辛巳元夕牧翁偕我闻居士载酒携灯过我荒斋牧翁席上诗成依韵奉和

乍停歌舞息喧阗,移泊桥西蓬户前。

弱柳弄风残雪地,老梅破萼早春天。

酒边花倚灯争艳,帘外云开月正圆。

夜半诗成多藻思,幽庭芳草倍鲜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辛巳元夕牧翁偕我闻居士载酒携灯过我荒斋牧翁席上诗成依韵奉和

春城箫鼓竞阗阗,别样风光短烛前。

残雪楼台行乐地,薄寒衣袂放灯天。

银花火树如人艳,璧月珠星此夜圆。

一曲霓裳君莫羡,新诗谁并玉台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次韵牧翁《二月十二春分日横山晚归作》

年光诗思竞鲜新,忽漫韶华逗晚春。

止为花开停十日,已怜腰缓足三旬。

枝枝媚柳含香粉,面面夭桃拂软尘。

回首东皇飞辔促,安歌吾欲撰良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