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天宁因上人次韵

日月漂流一鸟过,别来心迹病维摩。

是非孰辨聊分谤,诞信相讥要止讹。

摇落独怜松不改,澄清尝见海无波。

句中有眼劳开警,更问诸人会得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太阳月亮像孤鸟飞过,分别以来我的心就像维摩诘般病弱。
分辨是非,只为避免流言蜚语,相互指责也要防止错误滋生。
在落叶凋零中,我唯独怜爱松树不变,看到大海清澈,却无一丝波澜。
诗中深意需用心领悟,我再问你们,真的理解了吗?

注释

日月:太阳和月亮。
别来:自分别以来。
病维摩:形容心情忧郁或病态。
维摩:佛教人物,此处形容心病。
是非孰辨:分辨是非。
聊分谤:稍微避免诽谤。
诞信:虚假的言论。
止讹:防止错误。
摇落:落叶凋零。
松不改:松树不变。
澄清:清澈。
海无波:大海平静无波。
句中有眼:诗中有深意。
劳开警:费力启发警醒。
会得么:真的理解了吗。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之道所作,名为《和天宁因上人次韵》。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与感慨的诗篇。

首句“日月漂流一鸟过”,描绘出时间飞逝、光阴似箭的意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之感,似乎在强调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接着,“别来心迹病维摩”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如同疾病一般,难以痊愈。

第三句“是非孰辨聊分谤”,则反映出诗人对于世间是非、闲言碎语的无奈与困惑。接着,“诞信相讥要止讹”表达了对那些不实之词的批评,同时也强调了停止诽谤的重要性。

“摇落独怜松不改”,这句诗通过松树不随风倒,形象地表现了坚持不懈、不随波逐流的品格。紧接着,“澄清尝见海无波”则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心境,如同平静无波的大海。

最后两句“句中有眼劳开警,更问诸人会得么”,诗人通过自己的文字,希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警醒,同时也在询问他人是否能理解这份情感的深重。这里,“句中有眼”暗示了诗人的智慧与洞察力,而“劳开警”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理或是非的追求不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坚持自我、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以及对人间真伪的深刻洞察。王之道在这首诗中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透露出作为知识分子对于社会与人性的复杂感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孔纯老归自属邑三首(其三)

诗涛难放笔头乾,归及初晴素魄圆。

善誉敢论当世比,佳萹应任老夫传。

凌云列岫堆螺髻,出水新荷点翠钿。

报政还朝知不晚,追随能复记当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孔纯老归自属邑三首(其二)

往来阴雨恰弥旬,滑滑那堪鸟语频。

行色可无三日霁,旅怀应付万家春。

欣闻郊劳开瑶席,想见车旋入锦茵。

何幸诗筒时寄我,慰怀须信有诗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和孔纯老归自属邑三首(其一)

行县归来赋陟冈,青梅应快一樽尝。

诗成妙墨挥张圣,酒到高歌发楚狂。

夹道野花围步障,两行官妓簇桥梁。

嗟予贫悴跧蓬荜,不及郊迎笑举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和孔纯老按属邑二首(其二)

杨柳依依半掩扉,新晴疏影弄斜晖。

好花觅句忍轻负,幽鸟劝沽良重违。

閒爱青苔缘砌上,静看蝴蝶扑窗飞。

雨多不觉芜菁过,又喜盘中笋蕨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