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
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寂静与孤独氛围。"一声初应侯,万木已西风"中的“一声”指的是蝉鸣叫的声音,而“初应侯”则是说蝉鸣叫响起时仿佛在回答或回应着什么,这里的“侯”字可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和深远。"万木已西风"表明树林中已经有了秋风,意味着季节的变化。
"便感异乡客,先于离塞鸿"则转而描写诗人作为异乡游子,对蝉鸣声有一种特别的情感共鸣。"异乡客"强调了诗人的孤独与不适应,而“先于离塞鸍”表达了他对远方家国的思念和不舍,"离塞鸿"中的“鸍”指的是边塞上的鸿雁,象征着遥远的信使。
"日斜金谷静,雨过石城空"这两句则是环境描写。"日斜金谷静"画出了黄昏时分,阳光斜射在山谷中,万物都归于宁静的景象。而“雨过石城空”则是说一场雨过后,留下的是空旷无人的石城,增添了一份萧瑟。
最后两句"此处不堪听,萧条千古同"表达了诗人对于蝉鸣声的感受,这种声音在他看来是无法忍受的,因为它触动了他的孤独和哀愁。"萧条"用以形容蝉鸣之声,而“千古同”则意味着这种感觉自古以来便是一致的,不仅是个人感受,更是历史长河中的共同回响。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蝉鸣声这一自然现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的情感联想,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中微小事物的观察与鉴赏。
不详
满汀沤不散,一局黑全输。
猎回千帐雪,探密大河冰。
落尽最高树,始知松柏青。
饭僧春岭蕨,醒酒雪潭鱼。
风清竹阁留僧宿,雨湿莎庭放吏衙。
红踯躅繁金殿暖,碧芙蓉笑水宫秋。
何人见植初,老树梵王居。
山鬼暗栖托,樵夫难破除。
声高秋汉迥,影倒月潭虚。
尽日无僧倚,清风长有馀。
神仙风格本难俦,曾从前皇翠辇游。
宝筝钿剥阴尘覆,锦帐香消画烛幽。
一旦色衰归故里,月明犹梦按梁州。
琪木扶疏系辟邪,麻姑夜宴紫皇家。
银河旌节摇波影,珠阁笙箫吸月华。
翠凤引游三岛路,赤龙齐驾五云车。
星稀犹倚虹桥立,拟就张骞搭汉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