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曲朱阑瞰碧虚,淡烟秋水接平芜。
展开风月添诗料,装点江山归画图。
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
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六曲朱阑,它们仿佛在碧空中轻盈地飘浮。淡淡的烟雾与秋天的清澈流水交织在一起,与远处平坦的芜花草原相接,营造出一片宁静而和谐的景象。
诗人通过“展开风月添诗料”表达了自己吸取自然之美以激发创作灵感的情怀,而“装点江山归画图”则显示出诗人对将所见之景转化为绘画作品的向往。这里的“风月”指的是自然界中最能触动心灵的美好事物,即风和月亮。
接下来的两句“举足便堪驰驷马,折腰何必问双凫”,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即将启程,去探索更多未知世界的决心。这里的“举足”意味着准备踏上旅途,“驰驷马”象征着迅速而自由的行进,而“折腰”指的是登山或攀岩的动作,双凫则是古代用来比喻船只稳固的鸟名,这里代表着安全可靠的航行。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自己对探险和自由的渴望。
最后两句“当年庾亮今还在,定约楼前醉一壶”,则是诗人提及古代文学家庾信(又名庾亮),似乎庾信的精神仍旧存在于此。诗人决定在楼前与朋友相约,一起举杯痛饮,以酒会友,享受那份超脱世俗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山水之美、探险精神以及文学传承的深厚情感。
不详
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因读书于贵池齐山翠微亭,自号翠微,武学生。苏师旦,下建宁(今福建建瓯)狱。韩侂胄诛,放还。嘉定十年(1217),登武科第一,为殿前司官属。密谋除去丞相史弥远,下临安狱,杖死东市。其诗豪纵,有《翠微北征录》
雁行临慰暖如春,玉粒金包即拜恩。
周粟不肥清圣肉,楚丝难系直臣魂。
二生在昔闻孤竹,一死于今愧屈原。
圆簠下颁诚有谓,此情兄外更谁论。
沟壑膏粱总自招,仲尼陈蔡亦嚣嚣。
不逢鲁肃千囷指,空折渊明五斗腰。
孤竹二饥知我意,苍梧一饱为君谣。
从今只手摩挲腹,却向颜门问一瓢。
细轴浓云寄矮斋,蒲团和气忽惊回。
一床浪捲芙蓉皱,十幅香重锦绣开。
不怕夜寒侵斗帐,却愁春梦到阳台。
感恩未作琼瑶报,先把新诗寄小梅。
屋老尘生索,椽低帐不缣。
炙灯烟染栋,见客帽翻檐。
织壁悭三尺,遮门断半帘。
吾身交九四,控制万愁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