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势

河势浩难测,禹功传所闻。

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

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

无灾等难必,从众在吾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河流的气势浩渺难以测量,大禹治水的功绩广为流传。
如今亲眼见到河水被一分为二,又增加了两条渠道。
国家的议论认为这终究会堵塞,百姓们也已经感叹劳苦万分。
没有灾难能比得上这样的困难,最终的决策在于我们的君主。

注释

浩难测:形容水流广阔且难以估量。
禹功:指大禹治水的功劳。
一川破:河流被截断或分开。
二渠分:增加两条水渠。
国论:国家的舆论或决策。
民嗟:百姓的叹息。
必:必定。
从众: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吾君:我们的君主。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反映了他对治理黄河的认识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比古代大禹治水的神话与当今治河之难,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大事的担忧。

"河势浩难测"一句,直接描绘出黄河变幻莫测、难以捉摸的特性。紧接着的"禹功传所闻",则将现代与古代相对比,表明治水之艰难自古有之。

"今观一川破,复以二渠分"两句,展示了诗人面对黄河决口带来的灾难,以及通过开挖新的水道来分散洪水的治理策略。这里的“一川破”指的是黄河的溃决,“二渠分”则是王安石所推崇的治水方法,企图减轻河患。

"国论终将塞,民嗟亦已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长远治理策略和民众辛勤劳作的理解与同情。这里“国论”指的是国家对于黄河治理的大计,而“民嗟”则是民众对于频繁水灾的悲叹。

最后两句"无灾等难必,从众在吾君",诗人表达了对君主的信任和依赖。在他看来,只有君主才能领导众人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如同古代大禹一般,能够解决国家与民众面临的重大困难。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安石对于黄河治理的见解,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政治智慧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法喜寺

门前白道自萦回,门下青莎间绿苔。

杂树绕花莺引去,坏檐无幕雁归来。

寂寥谁共樽前酒,牢落空留案上杯。

我忆故乡诚不浅,可怜鶗鴂重相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疟起舍弟尚未已示道原

侧足呻吟地,连甍瘴疟秋。

穷乡医自绌,小市药难求。

肝胆疑俱破,筋骸漫独瘳。

惭君远从我,契阔每同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苦雨

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

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

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

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二)

玉册上鸿名,犹残警跸声。

忽辞千岁祝,虚卜五年征。

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

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