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二)

玉册上鸿名,犹残警跸声。

忽辞千岁祝,虚卜五年征。

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

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玉册上刻着他的名字,还残留着警跸的回声。
突然告别千年的祝福,空想了五年的征战。
羽林军悲痛地护送,帝王陵寝转眼已成往事。
人们歌颂他回归圣位,世间孝道在于知足常乐。

注释

玉册:珍贵的玉质书籍,古代用于记录重要人物的事迹。
鸿名:显赫的名字,通常指帝王或重要人物。
警跸声:古代帝王出行时的警戒和清道之声。
千岁祝:对君主长久统治的祝福。
虚卜:空想,未实现的预测。
五年征:预期的五年征战计划。
羽卫:宫廷禁卫军,负责保卫皇帝。
山陵:帝王陵墓,此处指帝王去世。
讴歌:赞美、歌唱。
圣子:神圣的儿子,此处可能指皇帝。
持盈:保持满盈,意指知足,不贪得无厌。

鉴赏

这是一首写于北宋时期的挽歌,其作者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改革者王安石。这首诗表达了对英宗皇帝去世的哀悼和怀念之情。

首句"玉册上鸿名,犹残警跸声"通过对英宗皇帝名字仍然刻录在玉册上的描写,以及警跸(古代帝王出行时前导官员清道)余音未了的比喻,展现了皇帝生前的威仪和权力,以及现在去世后的遗留影响。

接着"忽辞千岁祝,虚卜五年征"表达了对英宗皇帝短暂在位的感慨。这里的“千岁”是夸张之词,表示作者对皇帝长寿的期望,而实际上皇帝仅在位五年便去世,这种差距增添了诗人哀伤的情绪。

"羽卫悲哀送,山陵指顾成"则描写了皇帝出殡时羽仪护卫的悲凉,以及山陵(皇帝墓地)渐渐成形的景象。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生与死的庄严和肃穆。

最后两句"讴歌归圣子,世孝在持盈"中“讴歌”指的是哀悼之声,“归圣子”则是对英宗皇帝已去世,返回神圣世界的表达。"世孝在持盈"意味着皇帝虽然去世,但他留下的德行和孝道将被后人所传承,永远不会枯竭。

整首诗通过对英宗皇帝生前威仪和死后的哀悼,以及对其短暂统治时间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于英宗皇帝不仅是君主更是道德典范的尊崇之情。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英宗皇帝挽辞二首(其一)

御气方尊极,乘云已泬寥。

衣冠万国会,陵寝百神朝。

夏鼎传归启,虞羹想见尧。

谁当授椽笔,论德在琼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诗呈节判陆君

中郎笔墨妙他年,晚与君游喜象贤。

款款故情初未慭,飘飘新句总堪传。

英才但未遭文举,明主宁当弃浩然。

投赠临分加组丽,小诗能不强雕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诗奉送觉之奉使东川

三秋不见每惓惓,握手山林复怅然。

后会敢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

畏途石栈王尊驭,荣路金门祖逖鞭。

一代官仪新藻拂,得瞻宸宇想留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详定试卷二首(其二)

童子常誇作赋工,暮年羞悔有杨雄。

当时赐帛倡优等,今日论才将相中。

细甚客卿因笔墨,卑于尔雅注鱼虫。

汉家故事真当改,新咏知君胜弱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