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攀柳莫攀当路柳,系船须系上风船。
当路人行无好树,上风浪小得安眠。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棹歌六首(其四)》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行舟时的智慧与哲思。诗中运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场景,通过“攀柳”与“系船”的比喻,寓含了人生的道理。
首句“攀柳莫攀当路柳”,形象地提醒人们在选择道路时,切勿被眼前显眼、容易到达的目标所迷惑,而忽视了长远和不易发现的机会或困难。这里的“当路柳”象征着显而易见、但可能充满陷阱或不稳定的路径。
次句“系船须系上风船”,则是在强调在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如航行中的风向,应该做出明智的选择。这里“上风船”意味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避免逆风而行,以免遭遇不必要的困难或危险。
后两句“当路人行无好树,上风浪小得安眠”,进一步深化了前两句的寓意。在人生旅途中,往往没有完美的选择或环境,但只要能够适应变化,灵活应对,就能找到相对平稳的路径,享受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经验,传达了在复杂多变的生活中,保持清醒头脑、灵活应变的重要性,以及在逆境中寻找安宁的智慧。
不详
一字汝砺。少贫,学徒编席,受业范椁之门,游食百家,发愤读书,刻苦自学。后以布衣至京师,数日之间,词章传诵。虞集、揭傒斯称赏,以异才荐于朝廷。元顺帝三年(1335),奉命以参佐出使安南(今越南),当时情况复杂,若金应付自如,任务完成出色。安南馆宾以姬,若金却之去,并赋诗以言节操。欧阳玄赞其“以能诗名中国,以能使名远夷”。归后任广州路学教授,年四十而卒
去年船里逢端午,今年船里又端阳。
九节菖蒲本仙药,如何曲曲似愁肠。
宁向泥中弃莲子,莫向水上种桃花。
莲子出泥终见藕,桃花随水不还家。
衡岳仙成只可闻,南昌何处觅夫君。
邻儿狡似东方朔,偷得金桃不见分。
迢递云山隔远溪,微茫烟水带长堤。
秋来木叶多摇落,日暮寒鸦不肯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