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听沈野云吹箫醉后有赋

琪树锵鸣,春冰碎落,玉盘珠泻还停。

渐一丝风袅,悠扬青冥。

疑把红牙趁节,想有人、记豆银屏。

何须数,琵琶汉女,锦瑟湘灵。

追思旧时胜赏,醉几度西湖,山馆池亭。

惯依歌花月,按舞娉婷。

岁晚相逢客里,且一尊、同慰漂零。

君休惜,吴音朔调,尽与吹听。

形式: 词牌: 凤凰台上忆吹箫

翻译

瑶树发出清脆声响,春冰破裂如珠,玉盘中的水滴缓缓落下又停止。
微风渐渐吹起,旋律在青天中悠扬飘荡。
仿佛有人正用红牙琴伴着节拍,想象着在豆银屏前的动人场景。
何必再数那些往昔的乐章,如同琵琶演奏的汉女曲,或是湘水女神的锦瑟声。
回忆起往日的美好时光,在西湖边的醉酒欢宴,山馆池亭间。
常在花月歌声中起舞,身姿轻盈曼妙。
年末相遇于他乡,暂且共饮一杯,以慰藉各自漂泊的心灵。
你无需吝惜,无论是吴地的方言曲调,还是北方的苍凉调子,都让我尽情聆听。

注释

琪树:美玉般的树木。
锵鸣:清脆响亮的声音。
红牙: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豆银屏:装饰华丽的屏风。
琵琶汉女:弹奏琵琶的女子,可能指汉代或汉文化背景下的音乐。
锦瑟湘灵:锦瑟是古瑟的一种,湘灵是湘水女神,象征美妙的音乐。
漂零:漂泊无定,流离失所。
吴音朔调:吴地的方言和北方的苍凉调子。

鉴赏

这首元代张翥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听沈野云吹箫醉后有赋》描绘了一幅音乐与自然景色交融的画卷。开篇以“琪树锵鸣”和“春冰碎落”象征乐声的清脆悦耳,如玉盘珠落,瞬间又戛然而止,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富有节奏感的氛围。接着,“渐一丝风袅,悠扬青冥”描绘了微风吹过,乐声在青天中回荡,仿佛仙子在云端弹奏。

诗人将乐曲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提及“红牙”(乐器)和“琵琶汉女”、“锦瑟湘灵”,增添了神秘和浪漫色彩。他感叹过去的美好时光,曾在西湖边沉醉于音乐与美景之中,而如今只能在异乡客舍中借酒浇愁,与友人共赏。

最后,诗人鼓励朋友不必吝啬自己的技艺,尽管是吴地的方言或是北方的调子,都应尽情吹奏,让这醉人的音乐抚慰各自漂泊的心灵。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往昔欢乐的怀念,又有对当下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元代文人墨客的音乐情怀。

收录诗词(826)

张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年时四处游荡,后随著名文人李存读书,十分勤奋。其父调官杭州,又有机会随仇远学习,因此诗文都写得出色,渐有名气。有一段时间隐居扬州,至正初年(1341)被任命为国子助教。后来升至翰林学士承旨

  • 字:仲举
  • 籍贯:晋宁(今山西临汾)
  • 生卒年:1287~1368

相关古诗词

太常引

素娥风韵自天真。似回首、趁行云。眉黛任长颦。

正宜看、啼妆未匀。

扇犀轻按,袖罗低掩,一曲广陵春。飞尽画梁尘。

曾数到、梨园几人。

形式: 词牌: 太常引

忆旧游.重到金陵

怅麟残废井,凤去荒台。烟树敧斜。

再到登临处,渺秦淮自碧,目断云沙。

后庭谩有遗曲,玉树已无花。

向宛寺裁诗,江亭把酒,暗换年华。

双双旧时燕,问巷陌归来,王谢谁家。

自昔西州泪,等生存零落,何事兴嗟。

庾郎似我憔悴,回首又天涯。

但满耳西风,关河冷落凝暮笳。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忆秦娥

金杯侧。东风易醉多情客。多情客。

送君南浦,送春南陌。落花巧妒罗裙色。

舞红变尽休轻拆。休轻拆。待他归看,旧时宽窄。

形式: 词牌: 忆秦娥

忆秦娥

江南北。金鞍一去空消息。空消息。

鸡声月店,雁声霜驿。春醪谁道浓无滴。

十分满引浑无力。浑无力。离愁如海,怎生乾得。

形式: 词牌: 忆秦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