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拱辰

楚人少眉寿,此翁七十馀。

剕士多轻扬,此翁乃好书。

世医悦肤浅,此翁识古初。

习俗争锥刀,此翁尚玄虚。

数欲见此翁,为其亦起予。

责人必求备,尧舜犹病诸。

渔者公阅休,逸人狂接舆。

有之幸见告,我且从彼居。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寄张拱辰》由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对比与反衬的手法,生动描绘了张拱辰的独特个性和品质。

首句“楚人少眉寿,此翁七十馀”以楚地人寿命短为背景,突出张拱辰已年逾古稀,展现出其长寿的特点。接着“剕士多轻扬,此翁乃好书”,将张拱辰与其他人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他热爱读书,与众不同。

“世医悦肤浅,此翁识古初”则揭示了张拱辰对传统知识的深刻理解,与世俗追求表面浅薄的医学知识形成对比。紧接着“习俗争锥刀,此翁尚玄虚”,进一步展现张拱辰对传统习俗的不随波逐流,而更倾向于追求精神层面的高远境界。

“数欲见此翁,为其亦起予”表达了诗人对张拱辰的敬仰之情,渴望与其交流,从中获得启发。接下来“责人必求备,尧舜犹病诸”运用典故,说明张拱辰在为人处事上严格要求自己,连圣贤如尧舜也难以做到完美无缺,体现了他对道德修养的极高追求。

最后,“渔者公阅休,逸人狂接舆”引用古代隐士的形象,将张拱辰比作这些超脱世俗的智者,暗示其人格魅力和生活态度。诗人希望有机会向张拱辰学习,过上与世无争、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拱辰独特个性和品质的描绘,展现了其在道德修养、知识追求以及生活态度上的高尚境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敬仰之情和向往之心。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竹床

栉栉裁脩竹,荧荧粲寒光。

浮筠凝烟雾,疏节留雪霜。

甘寝百疾解,侧身夏日长。

此时四海波,亦已如探汤。

嗟我智虑短,苟为安一床。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马生自汝南来求入太学不得请诗以归

士贫谋国拙,安得辞泥涂。

马生负长剑,叹曰归来乎。

尺薪等芳桂,斗粟兼明珠。

王门不见容,憔悴如枯鱼。

我无升斗水,慰子朝夕须。

亦有西江涛,疏远不可图。

相劝早旋归,诗书自为娱。

男儿患无术,馀事从卷舒。

时至当奋飞,翩如巢中雏。

微物尚变化,况君七尺躯。

形式: 古风

咏史

主父希世者,画策妙纵横。

指麾一言用,震动诸侯惊。

日暮临远涂,中道方倒行。

不忍藜藿食,意从五鼎烹。

宁知鹿门翁,白首长躬耕。

天下非所保,功名安足营。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入荆江

此江自岷山,浩瀚浮西极。

中为三峡束,壅阏气愤激。

崩腾得平地,千里怒未息。

虽投洞庭阔,争道犹逼窄。

触岸皆倒流,势兼万牛力。

浑黄不可鉴,咫尺瞢玄白。

颇似昆崙流,泄源下积石。

逶迤屡屈折,九曲乃大直。

始信枉渚歌,至今犹悽恻。

中流忽沙沸,惨惨半江黑。

俄顷成丘陵,方舟渡安得。

坤仪理专静,何故辄损益。

多异真穷乡,所逢岂中国。

墨生忍黔突,孔子不暖席。

贤圣亦远游,吾宁倦行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