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月涧的《偈颂一百零三首》中的第八十五首。诗中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禅理。
"参得到,悟得彻,自谓龙门上客。"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位修行者深入禅定,通过参究(即深入思考和领悟)达到了深刻的理解,自认为已经达到了禅学中的高境界,如同站在龙门之上,象征着修行的成就。
"荐福有棒,亦未到伊吃。" 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荐福有棒"可能是指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挑战(棒代表困难),但仅仅遇到困难并不意味着能够真正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未到伊吃)。这强调了修行过程中的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行百里者半九十。" 这句话出自《战国策》,意思是走一百里的路程,最后的十里是最难走的。在这里,它被用来强调修行的最后阶段是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需要修行者保持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达到目标。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表达了禅宗修行中深入理解、面对挑战以及坚持到最后的重要性的深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