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鲁示所作赠郑舍人晴波高格洪响使人神王昔与舍人同客江阴追叙游历作此却寄时观鲁亦往江阴即以送之

我昔孟冬南渡江,江潮始落呈崖棱。

舍人开箧示我诗,入手但觉云霞蒸。

中流叩舷诵石鼓,力与水势争吰噌。

暮投山店四肢惰,山阁凭空见星火。

绝壁云阴脚下生,彻夜江声枕上过。

月落闻马嘶,门外风色寒。

霜清万木秀,霁景明林端。

纡回七十里,下见漕河乾。

练湖草动北风起,白塔朱楼照湖水。

黄沙扑面人却行,车轮格格官路平。

寒天日落四山紫,疲马向城时一鸣。

江阴古寺遇人寡,双柏婆娑雪沾洒。

天风振柯龙自吟,佛殿阴阴夜飘瓦。

兴来著屐君山巅,侧身四望心茫然。

日光海气伏不动,时见空中生紫烟。

当时相乐自如此,别来踪迹东西水。

故人身直承明庐,石室三年读秘书。

岂是文章贵敏疾,高文典册用相如。

吾兄今诗伯,长歌动光彩。

鼓柁东南征,所见足吁駴。

胸中五岳起未平,更赋高邱望远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汪中在江阴的游历经历,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变幻,也蕴含了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个人追求的深刻思考。

首句“我昔孟冬南渡江”,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冬季南渡长江的经历。接着,“江潮始落呈崖棱”描绘了江面退潮后露出的峭壁景象,为后续的旅程铺垫了背景。

“舍人开箧示我诗,入手但觉云霞蒸”两句,通过舍人的诗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如云霞般美妙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中流叩舷诵石鼓,力与水势争吰噌”描绘了诗人乘船时,面对汹涌江水,仍坚持诵读石鼓文的情景,表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暮投山店四肢惰,山阁凭空见星火”则展示了夜晚投宿山间小店的场景,通过“星火”这一意象,传达出孤独与宁静之美。

“绝壁云阴脚下生,彻夜江声枕上过”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深沉,江水的声音仿佛成为陪伴诗人的伴侣。

“月落闻马嘶,门外风色寒”、“霜清万木秀,霁景明林端”等句,通过季节变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

“纡回七十里,下见漕河乾”、“练湖草动北风起,白塔朱楼照湖水”等描绘了沿途的风光,既有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有城市风貌的繁华。

“黄沙扑面人却行,车轮格格官路平”、“寒天日落四山紫,疲马向城时一鸣”等句,通过不同的场景变化,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挑战。

“江阴古寺遇人寡,双柏婆娑雪沾洒”、“天风振柯龙自吟,佛殿阴阴夜飘瓦”等描绘了寺庙的宁静与神秘,以及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兴来著屐君山巅,侧身四望心茫然”、“日光海气伏不动,时见空中生紫烟”等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时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当时相乐自如此,别来踪迹东西水”、“故人身直承明庐,石室三年读秘书”等,反映了诗人对过往友情的怀念与对学问追求的执着。

“吾兄今诗伯,长歌动光彩。鼓柁东南征,所见足吁駴”、“胸中五岳起未平,更赋高邱望远海”等,则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与鼓励,以及对未来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自然、学问等多重主题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30)

汪中(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平山

平山山下路,寒食有炊烟。

歌管停春社,樵苏问墓田。

赋诗金谷宴,脩禊永和年。

旧日经行地,风流在眼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邗沟夫差庙

吴王旧庙蜀山陂,沟水东流绕殿基。

春社神巫时击鼓,好风贾舶互扬旗。

侈心齐晋终亡国,遗利江淮合荐祠。

可忆姑苏台上乐,青山歌舞对西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焦山鼎歌

三代法物今尚存,太学石鼓焦山鼎。

四周刻作云雷形,光泽照人清耿耿。

其上有耳下有足,古尺既亡不可省。

古文款识九十三,下视孔悝非其等。

王曰世惠惟女贤,锡女器服由史端。

世惠作鼎享列祖,煌煌策命载天府。

同时若有吉甫诵,岂异韩侯召公虎。

千年神物化不尽,遂使元英陈大吕。

朱霞照水日西落,闪映丹砂色喷薄。

土花隐起晕青翠,石壁云岚静交气。

清江月出光满堂,掣电惊蛟见铭字。

汾阴泗水各有畤,宝玉大弓为盗资。

当年铸此象百物,神奸恨不图分宜。

焦山百里限风水,深岩幽怪藏瑰奇。

浮云金景望不见,为君作此宝鼎诗。

形式: 古风

雨中赵州社观牡丹

江干飞雨暗腾腾,初地花开艳不胜。

欲舞自随风力转,似啼犹见眼波澄。

一帘香气凝春雾,五夜霞光对佛镫。

惆怅东林高会日,闭门心迹我如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