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兰引

越罗织得吴蚕死,裁向青楼悬近水。

旁人劝道休洗红,请解楼西收向东。

东楼初日西栖夜,夜月照人人在下。

楼前月明常入人,楼后灯悬春自嫁。

中有一人字秀兰,不长不短千娇姹。

依稀记是广陵生,意已倾城名尚亚。

送旧迎新未一年,王孙痴迷公子颠。

颠迷态尽轻相对,不爱贵人爱优辈。

一优自言最少年,浪荡梨园专取配。

不难借债转将来,金重身轻重数倍。

沈香海青作娇客,细帻连眉边窄窄。

生涯向似棹船郎,典得铜街主人宅。

初来半月当从良,池边三十六鸳鸯。

鸳鸯别对应相避,南北东西鱼乱戏。

时嗔时喜真作俳,莫往莫来终风霾。

赌去稍卖寒衣服,穷来渐渐取金钗。

别有营间名阿满,此优捖牵情不断。

须令逼下旧时人,才与重开新样春。

变云起浪多龃龉,可怜柔脂受击楚。

朝朝暮暮太相煎,驱去觅钱换米煮。

此何窸窣彼何浓,狂且独拥娇芙蓉。

笼中鹦鹉不得脱,戏作猢狲强挑挞。

悉心向人人尽哀,客子将金欲娶回。

徒将此苦易彼乐,虚言高价无力媒。

人家流苏玳瑁床,幽窗团结龙涎香。

隐回清泪背清炬,知心问心一夜语。

三十年前张四名,人人欲死村村争。

于今子长孙善走,相代擎茶上戏棚。

冯细从良初不久,仍歌旧曲劝人酒。

忽然削发变为尼,住向南郊菜塘口。

为尼不久还作唱,双缠紧系罗包首。

世上纷纭颠倒多,参禅大将从军妇。

诸姬转徙天运然,独有秀兰人不怜。

日嗟日叹无休息,叹到将军听不得。

一朝侍坐众宾筵,缚出优来面如墨。

情甘输妇赎得生,乞娘一言高座侧。

鹯容骂尽还自羞,从此人间不相识。

秋深有客来长河,河上青沙荡白波。

车尘马迹凝秋水,如是军旌归路过。

上船武妓遮鱼贯,中有湘裙露寸半。

欲行不行怯路难,须臾众步相凌乱。

我闻客言方有怀,暗缸朦月尽安排。

白日扬声响高屋,缓声却转疑丝竹。

锵然飞雁鸣一声,客舍门虚见山木。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秀兰的女子在青楼的生活,以及她所经历的情感与命运的变迁。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秀兰在不同阶段的情感状态和生活境遇,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

诗的开头描述了秀兰在青楼中的生活,她因技艺出众而受到旁人的关注与赞赏,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外界的压力与诱惑。诗中提到的“东楼初日西栖夜”、“夜月照人人在下”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秀兰生活的循环往复。

随着故事的发展,秀兰经历了从新欢到旧爱的转换,以及与不同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诗中通过“不长不短千娇姹”、“生涯向似棹船郎”等句子,展现了秀兰在情感与生活中的摇摆不定,以及她对自由与独立的渴望。

然而,秀兰的命运并非一帆风顺。诗中提到的“变云起浪多龃龉”,暗示了她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最终,秀兰的命运发生了转折,从青楼女子转变为尼姑,这一转变不仅是对传统社会规范的反抗,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与救赎。

整首诗通过秀兰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多面性,展现了女性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面临的困境与选择。诗中充满了对秀兰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变迁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收录诗词(949)

陈子升(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红衲歌

我昔登山临水高洁而光辉,君看红绫叠锦千针之衲衣。

凛秋严冬与之侣,春寒采采皆芳菲。

南中四时花不绝,披此但少雪花飞。

客谓以此远游更足以环玮,与子期乎峨眉、雁荡、芦洲与钓矶。

可怜此后触世机,出门栖栖资斧微。

就官随班强著绯,归来天地交旌徽。

今日萧条尚馀此,青云绝迹穷山里。

狐白千金徒侈耳,人间爱马筐盛矢,何为长戚自令鄙。

君不见浮丘袖阔麾烟霞,毛女衣单拾松子。

形式: 古风

越王台

君不见越台百尺雄城阙,辇路传游百花发。

黄屋晴连汉塞云,青山晓挂秦时月。

龙川霸气日苍凉,横海楼船更渺茫。

北风吹散南枝鸟,惟见平沙牧马场。

形式: 古风

弹琴箕山秋月歌

张琴须张太古弦,七弦直溯五弦前。

太和不远阴明代,飞遁长流洗耳泉。

南河未避虞鳏晦,箕山明月斯人在。

当年帝德总如春,独有秋光澹相对。

琴音微微世莫闻,罢琴惆怅月纷纷。

琴中不见箕山月,羞向他山麋鹿群。

形式: 古风

丹青引为朱二文晖题真

芙蓉侧理莹鹅毛,翡翠回波濯兔毫。

画成如玉应名玠,不觌甄妃讶姓曹。

拂石有声聆泗磬,种兰将采问湘皋。

名士何妨矜独立,画师惟肖羡同袍。

同袍袍色华春草,同心心结娇文褓。

待聘逢君席上珍,迷邦笑我怀其宝。

怀宝席珍从屈伸,光仪物色总传神。

扇中鸾影秦王女,阁上麟图汉代臣。

臣是素丝还绣像,女贻彤管用书绅。

奇字近耽扬子宅,微辞回动宋家邻。

宋邻扬宅才情出,花屿芗林保昭质。

谁复罗胸有众星,谁能晞发临初日。

养德曾如纪渻鸡,植根肯变淮南橘。

风流将尔乐衡门,年少何从奏宣室。

宣室兰台意不忘,琅玕绕屋坐江乡。

千秋必向青云附,什袭还看宝轴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