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九衢秋雨掩闲扉,不似干名似息机。
贫病却惭墙上土,年来犹自换新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雨连绵的景象,九条街道上的雨水如同掩盖着人们的闲适生活,不再像是往日里那样热闹和喧嚣。贫病交加的诗人感到羞愧,对墙上生长的小草都感到惭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自我安慰,即便年岁已高,依然能够在每年的秋天换上一件新衣。这不仅是对物质条件的描述,更是对精神状态的一种抒写。
诗中运用了“掩闲扉”、“似息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有些许凄凉的情境。同时,“贫病却惭墙上土”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自责和无奈。他虽身处困顿,但仍能在精神上找到一些慰藉,如同“年来犹自换新衣”所表现出的坚持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秋雨、街道、墙土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长安这座繁华都市中的寓居生活,以及他内心深处的忧虑和不易觉察的自尊。这样的抒情手法,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物象的描述,更是对诗人精神世界的一次细腻描绘。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
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
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
可是当时少知己,不知知己是何人。
别后已闻师得道,不期犹在此山头。
昔时霜鬓今如漆,疑是年光却倒流。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犹助岳莲光。
绿槐生在膏腴地,何得无心拒雪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