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
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古战场景象,通过对过往战事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战争所带来的深刻反思和哀悼之情。
"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 这两句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情境,将读者带入一个废弃已久的战场,那里的遗骨早已不见,而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往事却依旧被人们所铭记。
"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 这两句则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长眠于此、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英魂的哀思。在风雨交加之际,那些似乎还能听见的战场上的悲壮声音,更是增添了一份超自然的神秘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邃。
整首诗语言简洁凝练,意境苍凉而深远,通过对古战场的描绘,不仅重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也触及到了战争带来的永恒哀思。
不详
[约公元九o一年前后在世]字象文。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哀帝天复初前后在世。生而颖秀,幼能为诗登单于台,有“白日地中出,黄河天上来”名,由是知名。家贫累下第,留滞长安。乾宁二年。唐懿宗咸通(860-874)年间,与许棠、张乔、郑谷等合称“咸通十哲”。授校书郎,调栎阳尉,迁犀浦令。五建建蜀国,拜膳部员外郎。后为金堂令
生为明代苦吟身,死作长江一逐臣。
可是当时少知己,不知知己是何人。
别后已闻师得道,不期犹在此山头。
昔时霜鬓今如漆,疑是年光却倒流。
石罅引根非土力,冒寒犹助岳莲光。
绿槐生在膏腴地,何得无心拒雪霜。
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