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嵩山少林寺

净域龙岩上,香台鹫岭边。

山由巨灵辟,教以法王传。

二室围兰若,三花接梵筵。

土中元此地,槛外即诸天。

复岫低衡岱,回轩写涧瀍。

云衣披杂树,虹影度飞泉。

缀牖皆青壁,缘堤尽白莲。

神猿参讲幕,驯鸽绕炉烟。

慧月秋逾彻,泥珠夕更鲜。

谷将钟迸响,潭共镜争圆。

万劫终成幻,三生并是缘。

愿假金篦力,一为照迷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少林寺的壮丽景色与佛教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寺庙的庄严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先,诗中的“净域龙岩上,香台鹫岭边”两句,以“龙岩”、“鹫岭”等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少林寺所处的险峻山峰,以及其环境的清幽与神圣。接着,“山由巨灵辟,教以法王传”则暗示了这座寺庙的历史悠久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二室围兰若,三花接梵筵”两句,通过“兰若”(僧舍)和“梵筵”(佛教仪式的场所),进一步强调了寺庙的宗教功能和仪式感。而“土中元此地,槛外即诸天”则表达了对少林寺所在之地的赞美,以及对超越世俗、接近神圣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复岫低衡岱,回轩写涧瀍”,通过描绘山峦起伏、溪流潺潺的自然景观,展现了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云衣披杂树,虹影度飞泉”则以云彩、彩虹等自然现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神秘感。

“缀牖皆青壁,缘堤尽白莲”两句,通过“青壁”和“白莲”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与自然界的纯净,也象征着佛教的清净与超脱。随后,“神猿参讲幕,驯鸽绕炉烟”则通过动物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祥和与宁静氛围。

“慧月秋逾彻,泥珠夕更鲜”两句,以月亮和珍珠的比喻,表达了对智慧与纯洁的追求。而“谷将钟迸响,潭共镜争圆”则通过山谷回音和水面倒影,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

最后,“万劫终成幻,三生并是缘”两句,体现了佛教对于生命轮回和因果报应的哲学思考。“愿假金篦力,一为照迷川”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佛法的智慧之光,照亮人们心灵深处的迷茫与困惑。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少林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和谐,还蕴含了深刻的佛教哲理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590)

唐顺之(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义修。汉族。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号:荆川
  • 籍贯:武进(今属江苏常州)
  • 生卒年:公元1507~1560

相关古诗词

冬至南郊

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位以南离正,宵从甲子分。

月临太乙馆,星动羽林军。

除道疑登岱,鸣箫异度汾。

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封检微题字,屏帷悉画云。

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

盛迹谁能赋,多惭扈从群。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奉天殿庆成侍宴

飨帝在仁人,郊雍景命新。

方看受厘日,即是赐晡辰。

警跸諠黄道,衣冠集紫宸。

宰夫称燕主,蕃国备王宾。

鹓鹭千班序,鱼龙百伎陈。

钧天初听乐,玉食共分珍。

礼厚过三爵,恩均洽四邻。

小臣叨醉饱,拜舞祝千春。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朝谒长陵

赫赫我文皇,恢恢庙算长。

定鼎凭天险,因山作地藏。

三泉疏雁海,万壑转龙荒。

云结苍梧色,峰成金粟冈。

寝园驯象守,松柏孝乌翔。

清跸传虚谷,灵旗隐洞房。

遗弓仙驭远,上食穗帷张。

臣生良已晚,幸此拜冠裳。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观中州进贺长至表笺恭述时寓信阳

子月开周正,朝宗协禹方。

诸神将受纪,四海共迎祥。

望日扳仙仗,呼嵩绕御床。

天威临下国,星使入明光。

彤管书云物,黄钟献乐章。

欣逢阳道复,愿祝帝图昌。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