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

由来丞相重,分掌国之钧。

我有握中璧,双飞席上珍。

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

复辍台衡老,将为调护人。

鹓鸾同拜日,车骑拥行尘。

乐聚南宫宴,觞连北斗醇。

俾予成百揆,垂拱问彝伦。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赤帝收纳了三位杰出人物,黄轩提拔了两位忠臣。
自古以来,丞相的地位崇高,掌握国家的重要职责。
我手中持有象征权力的玉璧,这是宴会上的珍贵双宝。
张良深悟道义的核心,仲子惊叹他的风采和神韵。
他退出了宰辅的职位,即将成为调养护持者。
凤凰与鸾鸟一同在阳光下朝拜,车马簇拥着他的出行。
在南宫盛宴中,欢乐洋溢,美酒连绵不断。
让我担任百官之首,轻松治理,遵循古老的伦理法则。

注释

赤帝:古代神话中的火神。
三杰:指杰出的人物。
黄轩:古代宫殿名,此处代指皇帝。
丞相:古代最高行政长官。
钧:比喻重要的权柄。
握中璧:象征权力的玉璧。
子房:张良,古代著名谋士。
仲子:可能是对某人的尊称。
台衡:古代官职,指宰辅。
调护人:调养护持者,指照顾他人的人。
鹓鸾:古代传说中的两种吉祥鸟,象征高官。
车骑:乘车的官员或车队。
南宫:古代宫殿,此处指宴会场所。
百揆:百官之首,总理政务。
彝伦:古代的伦理道德规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会,通过对场景的细致描写和古典文化的引用,展现了皇权的威仪与文臣的雅致。赤帝与黄轩分别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丞相之职则是掌握国家大权的关键。诗中的“我”手持璧玉,双方飞驰,象征着中和之道与国之重任。

子房(张良)与仲子(荀彧),一个以智谋著称,另一个以风范知名,都在推崇道德要义。复辍台衡老的形象,则是权力交替的象征,而将为调护人则体现了执政者对百姓的关怀。

鹓鸾并列、车骑相随,展现了一幅繁华盛景图。南宫宴会之乐,北斗星辰之醇,都是皇家宴席的奢侈与高贵象征。而“俾予成百揆”则表明了君主对臣子的信任和赏识,“垂拱问彝伦”则是对古代圣王礼仪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层次分明、意境交织,展示了李隆基时代宫廷文化的繁荣与贵族生活的华丽,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政治结构和社会秩序。

收录诗词(74)

李隆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亦称唐明皇,公元685年出生在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712年至756年在位。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励精图治,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极盛之世,在位后期宠爱杨贵妃,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加上政策失误和重用安禄山等侫臣,导致了后来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为唐朝中衰埋下伏笔。756年李亨即位,尊其为太上皇。762年病逝

  • 生卒年: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

相关古诗词

平胡

杂虏忽猖狂,无何敢乱常。

羽书朝继入,烽火夜相望。

将出凶门勇,兵因死地强。

蒙轮皆突骑,按剑尽鹰扬。

鼓角雄山野,龙蛇入战场。

流膏润沙漠,溅血染锋铓。

雾扫清玄塞,云开静朔方。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撰日岩廊暇,需云宴乐初。

万方朝玉帛,千品会簪裾。

地入南山近,城分北斗馀。

池塘垂柳密,原隰野花疏。

帟幕看逾暗,歌钟听自虚。

兴阑归骑转,还奏弼违书。

形式: 排律 押[鱼]韵

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

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天地犹惊否,阴阳始遇蒙。

存贞期历试,佐贰伫昭融。

多谢时康理,良惭实赖功。

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不学刘琨舞,先歌汉祖风。

英髦既包括,豪杰自牢笼。

人事一朝异,讴歌四海同。

如何昔朱邸,今此作离宫?

雁沼澄澜翠,猿岩落照红。

小山秋桂馥,长坂旧兰丛。

即是淹留处,乘欢乐未穷。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早度蒲津关

钟鼓严更曙,山河野望通。

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

地险关逾壮,天平镇尚雄。

春来津树合,月落戍楼空。

马色分朝景,鸡声逐晓风。

所希常道泰,非复候繻同。

形式: 排律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