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伏波门游于伏波山之下有岩俯临漓水王副戎行馆在焉题以赠之

城标双笋石,石上满飞楼。

岩穴通千嶂,云林响众流。

藩王遗别业,羽客有丹丘。

屣步堪乘兴,何须去拜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屈大均以细腻的笔触,将伏波山下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巧妙融合,展现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哲思。

首句“城标双笋石,石上满飞楼”,开篇即以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伏波山的雄伟景象。双笋石矗立于城中,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地标,而其上的飞楼则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的气息,两者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暗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接着,“岩穴通千嶂,云林响众流”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岩穴与千嶂相连,云雾缭绕的林间传来潺潺流水的声音,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氛围。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伏波山的地理特征,也寓意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和谐共生。

“藩王遗别业,羽客有丹丘”两句,则将视角转向历史与传说,通过提及藩王的别业和羽士的丹丘,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神秘色彩。藩王的别业见证了历史的变迁,而羽客的丹丘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两者共同构成了伏波山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屣步堪乘兴,何须去拜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诗人认为,行走在这片山水之间,心灵得到释放,无需追求世俗的权位与荣耀。这不仅是对个人精神境界的追求,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深刻反思,强调了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伏波山的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精神追求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其一)

空城秋草里,往日五屯分。

兵起人烟尽,天阴鬼哭闻。

一官投虎口,三日仗狼军。

马脱追兵手,挥鞭堕涧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其二)

蒙江三水合,春色一村来。

花好难为见,琴悲不敢开。

閒官似麋鹿,旧隐已莓苔。

安得乘西涨,扬舲返越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其三)

路失三江口,身随独木船。

雨淋衣总透,冰裂手长拳。

士苦寒披甲,村荒夜控弦。

行行射生物,粮尽赖豚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代景大夫舟自五屯所至永安州之作(其四)

暮冬林叶尽,一一鸟巢寒。

霜薄草微白,雨馀沙欲乾。

滩多行苦缓,舟小坐难安。

岁晏无归计,飘零恨一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