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光图。开篇“层峰浮云空,亭亭出众峤”,画出了连绵不绝的山峰与飘渺的云雾相互辉映的壮丽景象。“芬敷如青莲,飞光乱寒照”则以莲花比喻山色之鲜明,同时捕捉了阳光在山峦间跳跃折射的生动画面。
“霜枫杂丹碧,瀑布垂窈窕”中,“霜枫”指的是被霜打击后的枫树,色彩变得更加深邃,而“瀑布垂窈窕”则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如丝带般悬挂的姿态,给人以幽深之感。
接下来的“秀色纷异状,争奇动奔峭”,展示了山色的多变和峰峦间竞相展现其独特风貌的生动场景。“欻失畏崄心,颇惬赏幽好”表达了诗人对这般美景的赞叹与内心的喜悦。
“舟行不暇徐,粗得领其要”,则是说舟行匆忙,但仍能捕捉到风光旖旎之处。而“随风转隈曲,晚泊黄牛庙”则描写了船只随着风向转弯,最后在黄牛庙停靠的情景。
“杖策登东岑,周睇万山奥”,诗人手持拐杖和策马鞭,登上了东边的山峰,从高处眺望四周众多山峦的广阔风光。“临岸理晚饷,问客卖早稻”则是到了岸边,整顿行装,并询问旅途中的食宿情况。
末尾“明朝走夷陵,便入襄阳道。从此步平陆,归程已可料”,诗人规划了次日的旅行路线,将经由夷陵前往襄阳一带,然后继续踏上平坦的大地,预计归途之路已经大致明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超的艺术造诣。